|
大纵深战役
原苏军战役军团的一种作战样式。苏军20世纪3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战役理论。实质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方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发展胜利的梯队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求尽快达到预定目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军在大纵深战斗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技术和军事科学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组织编制的改革和战斗经验的积累等情况提出的,并明确地将主要突击方向上的突击集团军所实施的战役称为大纵深战役。按照大纵深战役理论,突击集团军为对敌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和迅速扩张战果,采取纵深梯次的战役布势,包括1个冲击梯队、1个发展突破梯队、各种预备队和航空兵、空降兵。冲击梯队由数个加强有坦克和炮兵的步兵军组成,用以突破防御的战术地幅;发展突破梯队由几个机械化军或骑兵军组成,又称快速集群,任务是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进入交战的时机通常在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之后。突击集团军进攻地带的宽度为50~80公里,战役纵深为70~100公里。30年代后期,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各项原则被运用于方面军进攻战役。方面军通常编为3~4个突击集团军、1~2个合成集团军、1~2个机械化军、坦克军或骑兵军、15~30个航空兵师。方面军实施大纵深战役时,通常建立1个强大的战役第一梯队(由若干集团军组成)、1个快速集群(由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组成)以及1个航空兵集群和各种预备队;进攻地带宽度达300~400公里,纵深达200~300公里,主要突击地段宽达60~100公里;主要突击地段平均每2~2.5公里正面1个师,每公里正面有50~100门火炮和50~100辆坦克;战役持续时间约15~20昼夜;每昼夜进攻速度,步兵10~15公里,快速集群40公里。卫国战争前,苏军认为,大纵深战役不仅可以由1个方面军,而且可以由几个相互协同的方面军级军团在大量海军、空军兵力的配合下实施。方面军作为战略战役军团使用,集团军则主要在方面军编成内行动;特殊条件下,集团军也可单独实施大纵深战役。卫国战争中,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发展。战后,苏军压制对方整个防御纵深、高速度突破防御和迅猛发展胜利的能力大为提高,大纵深战役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60年代起,苏军已不再使用“大纵深战役”这一术语,但一般原则仍广泛运用。现代条件下作战纵深大的战役,也泛称为大纵深战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