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3|回复: 2

电气院电气工程最新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9 15: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概况

一、创办历史
湖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由岳麓书院衍续至今、办学历史悠久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已通过国家“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是教育部和湖南省重点建设的“985工程 ”高校,办有研究生院。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它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千余年来,这里学脉绵延,弦歌不绝,故有“千年学府”之称。目前,湖南大学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科独具浓厚文化背景、经济学科富有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60个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以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校大院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更名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1958年恢复办学。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学院下设4个系:电气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技术系,1个实验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点,设有电气信息类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二个宽口径本科专业。

二、办学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市场,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电气信息类高层次人才为办学宗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通过电气与信息融合、软件和硬件并重、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稳健发展,在未来10到15年内,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都将迈上新的台阶,力争把我院建设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处于一流行列的电气信息类强院。
创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开放与创新是当代发展的主旋律,电气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当前,我国国民教育程度在整体上已大大提高,本科教育已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一个普通阶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我院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改善教学实验手段,优化科研环境,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多层次人才综合培养目标。
建立以本科教育为本,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体系。利用已有的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路与系统、模式别与智能系统8个博士点和13个硕士点这一办学优势,加快发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教育,稳定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尽力提高综合办学效率,促进各层次人才培养的稳健发展。
紧跟电气与信息学科国际发展前沿,突出强弱电并重、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思想。尊重我国电气与信息学科发展的传统和历史,把握现代电气与信息发展的主流趋势,结合各种新的理论与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路与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若干领域开展广泛的原创性研究。通过创造性研究,获取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力争使我院电气与信息学科成为国内一流的学科。
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面向全国电气与信息行业,面向国际电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充分发挥我院电气学科传统优势基础上,根据电气信息领域不同时期对电气人才的特殊要求,结合个性化发展,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为电气信息部门打造具有湖大品牌的“特色产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和时代特征的人才。

三、办学特色
本院设有电气信息大类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信息大类专业是学院本科的主体组成部分,它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入校2年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通过学分制自由选择自己的知识模块,实现本科人才的个性化、灵活培养。
电气信息大类专业立足于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强电和弱电并重、软件和硬件结合,面向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人才培养优势
   电气工程学科具有一个国家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具有3台机组(另有2台待扩建机组)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实验室、一个电工电子实习基地,硬件条件优越。同时,本学科还是985二期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各层次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我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含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电气工程工程硕士授权点,软件环境齐全;全院涵盖有5个一级学科,涉及到强电和弱电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强弱电并重、软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相结合的宽口径、复合型各类技术人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

五、科学研究的特色(电力方面)
   新产品研发方面:紧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及电气化工程应用实际,研制和开发了一些有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效益显蓍的高科技产品,如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无功补偿与谐波滤波综合装置、高级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多功能微机保护装置、洛氏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智能化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测试仪等。其中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是上世纪80年代刘福生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6-01-03)新型平衡变压器研究的成果,该成果首创三相变两相阻抗匹配新构想,指导制造厂完成阻抗匹配变压器的研制。该种变压器相继在京-郑线和成-昆线等十多条电气化铁路重大工程中选用。它改善了产品性能,节约了材料和运行损耗,扶助了企业发展。十年累计为企业创造增收产值三亿余元。铁道部门使用本产品降低损耗和年运行成本累计超过三亿元。本成果多次获部和国家级奖励,并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目前,该种产品在原有性能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发展。
应用软件研发方面:紧密结合地区电力工业的需求和发展广泛合作,开发了一些独立的和集成的电力系统应用软件,如短期电力负荷智能自适应预测系统、输电成本分配系统、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决策系统、配电网线员集成管理系统、电力系统动态负荷建模与分析系统、电力系统保护自动整定系统等等。
理论研究方面:紧密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在电力市场成本分配与定价、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控制方法、电力系统动态负荷建模的方法、新型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和多相输电方式理论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理论研究成果。这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近6年来在IEEE Trans.和IEE Part C上发表有创建性的研究论文8篇。这些成果将逐步分别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六、希望与电力企业合作的方面
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宗旨的科学研究是我们的两项最根本的任务。我们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与电力企业、及其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部门精诚合作、互利互惠、共同携手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在市场化改革下的稳步发展。
委托与合作培养方面: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各类中、短期培训合作。
(2)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种工程硕士)的委托或合作培养。
   (3) 电气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种硕士和博士)的委托培养。
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应用研究方面:
(1) 发电机运行、控制和保护
(2) 变压器运行、控制和保护
(3) 变电站设计、运行和综合自动化
(4) 新型输变电方式与设备
(5) 电力系统优化规划和可靠性分析
(6)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
(7)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与分析
(8) 配电网自动化
(9) 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
(10)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11) 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和控制
(1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
(13) 电力系统无功和电压综合控制
(14) 电力市场软件设计和开发
(15)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与故障诊断
(16)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17)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8) 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5: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还有一个详细具体的表格,可是这里编辑不好。欢迎大家联系
发表于 2004-12-4 1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顶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3:53 , Processed in 0.1128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