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沉寂了多年的前苏联特工机构“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它的继任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突然重新成为美英等西方媒体疯狂炒作的话题:西方媒体借俄罗斯前特工中毒案对俄间谍入侵美欧进行的卖力炒作还没完,又“惊爆”出俄罗斯国内也被克格勃或联邦安全局出身的人“完全掌控”,俄正在成为一个“特工国家”。美国《华盛顿邮报》12日在头版报道称,俄罗斯78%的政治人物曾任职于克格勃和联邦安全局,或与其有牵扯。对此,俄罗斯《消息报》针锋相对地指出,特工曾经为俄国家安全作出过特殊贡献,但俄罗斯绝不是什么“特工国家”。有分析认为,如果硬要这么说,那么曾担任过中情局局长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时期的美国也应该算一个“特工国家”。
“俄罗斯秘密力量在扩张”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俄罗斯秘密力量在扩张”的文章。该文称,掌控俄罗斯国内安全的内政部和能源的“国家天然气公司”上个月公布了三项重要的高层人事任命:内政部副部长沙弗诺夫、内政部经济安全司司长休科诺夫和国家天然气公司副总经理科鲁贝夫。这3人有个重要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前克格勃成员,并且都是俄总统普京当年驻德期间的手下。报道称,近年来俄罗斯政经界高层越来越多的官员出身特工,自从曾任联邦安全局局长的普京担任总统后,联邦安全局官员只有一半还在搞安全,另一半则扩张到经济、政党、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乃至文化等领域。
该文称,在俄罗斯1016位主要政治人物中,包括克里姆林宫高层官员、政府各部首长、国家杜马所有议员及地方政府和议会首长,有26%的人在其官方履历注明曾任职克格勃或联邦安全局,若进一步探究,曾任职于克格勃或联邦安全局或与其有牵扯的人士高达78%。
该报道还说,由克格勃演变而成的联邦安全局现在已成为俄最有权力的机构。它可以针对它所认为的任何危险展开行动,不仅是恐怖主义,也包括政治和经济上的威胁。现在的联邦安全局比当年的克格勃更厉害。该报援引俄罗斯非政府组织世界安全研究所主任萨弗兰楚克的话说:“现在,在越来越多的事项上,你无法做决定,除非经过联邦安全局的许可。” 联邦安全局的权力已经深入到边境地区商业开发项目上,而包括铂这样的矿物资源信息,没有联邦安全局的许可,也不能对外提供。
文章说,联邦安全局还到处追捕“所谓的叛徒”,这种做法已经惊吓到俄学术界。俄一位不敢透露姓名的物理学家称,他在发表论文和搞学术研讨会时得提前与联邦安全局通气,免得被指控泄露机密。
在指责俄特工对国内进行“钳制”的同时,有关俄罗斯特工对世界的威胁也充斥西方媒体。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一篇题为“俄罗斯是英国最大的间谍威胁”的文章称,俄罗斯情报机构已经成为英国面临的最大间谍威胁,俄罗斯驻英国官员中每5个就有一个特工。《纽约时报》12月12日文章则称,俄罗斯特工对整个中东欧的影响仍在继续。“柏林墙倒下近20年后,苏联时代的安全机构仍然让这一地区战栗。共产主义崩溃之后,大多数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试图清除其社会上的秘密警察和泄密者,但是他们和俄罗斯越接近,这种努力就越困难。”12月5日加拿大《自由新闻》一篇题为“俄罗斯间谍大规模重返”的文章甚至称:“冷战并没有结束,它只是转入地下了。”
西方想影响俄罗斯“接班”
面对西方的指责,俄罗斯《消息报》指出,特工曾经为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作出过特殊贡献, 但俄罗斯绝不是什么“特工国家”。
俄罗斯国家关系学院教授科科林指出,最近俄前特工被毒杀事件和所谓的“特工国家”是西方某些人对俄罗斯的污蔑之词。俄学者彼得·阿科波夫认为,实际上,现在关于利特维年科的死因对西方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值得关注的恰恰是西方媒体的狂热态度,它们将俄描述为“特工国家”更显得非同寻常。阿科波夫说,“这一切表明,西方对于赋予俄当局‘血腥的普京政权’这样的标签不遗余力。无论美国在与伊斯兰世界的战争中遭到了多少削弱,无论欧洲对获取俄罗斯的天然气有多感兴趣,俄罗斯的政权更迭对他们而言仍是政治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当然,西方真正相信能在俄罗斯搞颜色革命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希望对普京塑造一种不利于他的形象,迫使其对西方作出让步。西方削弱普京的目的还在于,希望在‘接班人’问题上影响普京,使他按照西方设想移交权力。不论是大肆炒作利特维年科之死,还是称俄是‘特工国家’,都是这种思维的反映。”
俄国家杜马议员施泰因认为,不排除西方制定了一个有步骤的计划,想让俄罗斯领导人和情报部门名誉扫地。俄媒体认为,俄明年将进入新的选举周期,在“车臣牌”、“民主牌”等老话题难以引起俄民众共鸣的时候,利特维年科莫名其妙的死亡以及俄特工话题正好成为打压俄罗斯的一个新手段。
俄特工部门是精英荟萃之地
有分析认为,俄目前各管理阶层带有特工机构等强力部门背景的精英数量较多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一是俄刚刚从以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为主要特征的叶利钦时代走出来,“乱世用重典”,普京摒弃不顾俄国情的西式自由民主,转而采用兼顾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管理方式,强力部门人士以其职业特色在俄政府高层队伍中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二是俄强力部门在前苏联时期就是精英荟萃之地,苏联解体后很多前克格勃官员也跟着转型,包括普京都曾干过其他工作,并且做出了不少成绩,这种转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当然,普京执政需要自己的队伍。对于俄而言,关键是人事安排能否为俄的发展带来动力,只要能帮助俄发展,强力部门背景不应被视为一个问题。
尽管克格勃在西方名声不好,但据俄媒体报道,当年克格勃却是许多苏联青年的理想。克格勃对招收学员十分挑剔,有几个特殊的附加条件:不招收积极性特别高的自告奋勇者,不招收智商特别高的自以为是者,不招收野心特别大的功利主义者。这样的素质以及长期职业生涯养成的观察敏锐、行动果断的特点使俄特工在其他领域也非常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华盛顿邮报》提到的普京将两名曾与自己一起工作过的前特工“安插”到内务部重要岗位,在俄罗斯媒体看来,却是普京下决心整治腐败的举措。俄《新消息报》报道称,“关于内务部又一轮人事地震的消息恰巧出现在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在国家杜马就有关部门的腐败进行汇报的时刻”。
英国牛津大学学者乔纳森·斯特恩指出,在世界各国,都有特工出身的人在其他领域发展得很好,这毫不奇怪。实际上,很多英国军情五处的前特工在英国工业界也曾占据高位。“普京任命他信任的特工,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年轻而毫无原则的莽汉一夜暴富,他绝不会允许此事重演。”
俄百姓对“特工高官”很满意
俄罗斯普通民众大都对“特工国家”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政府高官或者国有公司的领导有无特工背景并不重要,他们关注的是这些人能否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国家从颓废走向富强。无论是民间要求普京连任的呼声此起彼伏,还是当了20年克格勃特工的政府副总理、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历次政治家排行榜中位居前列,都说明俄百姓对“特工高官”政绩的认可。
实际上,俄民众对近年来俄的变化基本是感到满意的。俄公共舆论基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只有31%的民众认为俄是一个强国,61%的受访者认为俄已沦为一个弱国;但2006年,该基金会对同样问题做调查时,却发现认为俄还是一个弱国的民众已降为3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王郦久研究员表示,普京在用人方面采取了倾斜政策,主要是因为普京本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系统比较了解和信任,而且普京也认为在俄罗斯安全机关工作过的人都是最优秀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工作能力上都很强,素质全面。况且俄罗斯现在正要加强法治,加大反贪腐力度,并对各种极端势力进行打击,需要强力人物开展有效的工作。克格勃出身的人既精干又内行,工作效率较高,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国家忠贞不二。
王郦久还表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以前也曾经担任过中央情报局局长,现在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也当过中情局局长,难道说美国因此就是“特工国家”吗?事实上,自从普京上台后,西方国家对他在行事风格和用人方面的批评就没有中断过。西方的这种观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渐渐恢复了国家实力,正处于重新崛起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