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回复: 2

为国产软件献上一份祝福,反病毒专家刘旭创新惹麻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0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题:为国产软件献上一份祝福,反病毒专家刘旭创新惹麻烦   
  
  防毒软件遭受种种阻挠无法上市无辜蒙受800万经济损失
  原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与发明人刘旭怎么也没想到,一项实现世界反病毒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的原始创新成果———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研制成功一年多来,遭受着令人难以理解的厄运,受到种种阻挠,产品至今迟迟无法上市。领导这项技术创新的著名反病毒专家刘旭,身心备受摧残。作为承担产品研发的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无辜蒙受800多万元的直接
  经济损失,产品面临夭折的绝境。
  15日,刘旭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如果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还上不了市的话,公司已无法挺下去了。

  起因
  去年8月,由我国计算机反病毒领域领军人物刘旭和他的技术团队组织研发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成功实现单机版主动防御计算机未知病毒作业,成为由中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从根本上防止计算机病毒的软件产品,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得到多方的广泛关注。当时国内一些主要媒体都给予了报道,《科技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消息,称“微点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技术为世界首创”,国家相关部门也作出鉴定。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被专家称为防计算机病毒的一场伟大革命,但同时也是对过去杀毒软件的颠覆。
  曾任国家863反病毒专家、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与发明人刘旭,从事反病毒技术研究已超过15年,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并解决CIH病毒的专家。他创办的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被有关部门批准为高新技术民营企业。2005年,刘旭自筹资金1000万元,将自己的住房抵押贷款投入产品的研发,带领科研人员,成功研制了国际上首套全新技术的主动防御软件,同时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权威技术机构在进行系列攻防测试后认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研发成功,对提升我国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很快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一些部门全面安装使用后,发挥出很好安全防护作用。
  然而正是这样一项创新成果,却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无法上市。其缘由就是这一自主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将对过去的杀毒软件产品是颠覆性“重创”。用刘旭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怕否定自己过去的产品,但市场和一些杀毒软件公司却怕我的新产品上市”。

  麻烦
  防病毒软件产品需要有销售许可证才能进入市场。2005年6月21日,刘旭遵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备案申请,而厄运恰恰从此开始。有关部门先是以“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未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为由,频繁传唤包括刘旭在内的公司管理、研发人员,并扣押了研发部门及财务部门计算机数十台。更令人费解的是,存有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方案设计、源程序等核心机密的计算机被送到了竞争对手———某杀毒软件公司。
  同时,有关部门给刘旭“指明”两条路,“一是把公司卖给‘有实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设立公司,搬回(原籍)福建。”
  进而有关部门以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为由,将负责后勤保障的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拘捕,而指控田亚葵主动传播的所谓4种病毒(“W32.Sp yb o t.w o rm”、“W32.Sob ig.E@mm”、“D ow n load.T ro jan”、“D ow n load e r.T ro jan”)根本不可能主动传播。
  据刘旭介绍,从2005年6月21日递交备案申请以来,微点公司多次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备案证明”。有关部门不仅不给,而且还发函要求国家防病毒产品检测机构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致使产品无法获取销售许可证,至今无法上市。刘旭个人不得不一面上访、举报,寻求正义支持,一面向亲友筹借资金以维持团队生存、公司运营。
  据了解,一年多来,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得到了有关院士、有关专家的肯定与支持。原86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国信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陈拂晓,专门致函有关部门领导,“面对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濒临夭折,有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英才有可能遭到不测,我无法保持沉默”,并专程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对刘旭以及东方微点的遭遇,全国工商联也表示出同情,并专门过问此事。
  命运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信息安全核心内容之一的反病毒领域,如何跳出传统的思维局限,更好地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重要方针,实现主动防御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反病毒领域的重大课题。刘旭率先提出了滞后杀毒难担网络防御重任,杀毒软件亟待克服滞后杀毒重大缺陷,应尽快研制主动防御型产品的学术观点,并指出“病毒主动防御技术”已成为反病毒软件发展趋势和全球反病毒厂商新的竞争焦点,我国应尽快研制程序行为自动监控、程序行为自动分析、程序行为自动诊断的主动防御产品。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令刘旭不解的是,去年9月21日在有关部门召开的听证会,到至今没有任何结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有关部门也视而不见。
  7月28日,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多次督促下,被有关部门以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为由拘捕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放出。
  在经历创新成果被封杀一年多的厄运后,刘旭依然坚持不肯将自己的成果卖给国外厂商。他对记者说,“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公司资金难以为继,我本人也身心憔悴,究竟谁来保护自主创新?”

原文:
http://www.cbt.com.cn/cbtnews/frontend/news.asp?ID=98140
http://news.chinabyte.com/314/2531814.shtml
能做的只有这些,希望微点能走的更好!

本文于2006-08-16 10:07:56.07被 糖水 修改过。这是本帖的第1次修改。  
本帖于 2006-08-16 10:07 第1次被 x 修改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一周谈:扼杀创新,国内杀毒软件死路一条

新闻一周谈:扼杀创新,国内杀毒软件死路一条

出处:PConline

  日前,某网友在PConline论坛的“软件动态/下载”板块上张贴《为国产软件献上一份祝福,反病毒专家刘旭创新惹麻烦》一文,全面讲述了瑞星反病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后于2003年被迫离开瑞星的刘旭开创性地发明了“微点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技术”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销售许可而使产品迟迟不能上市一事。

  在此事件的打击之下,刘旭身心遭受重创,其所在的微点公司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文章是发人深省的!软件业界如何才能形成有效的、具有激励性的自主创新机制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国产反病毒软件想要从国外同行巨头的层层包围中有所突破,无疑也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与对手的挑战。

  千错万错,错在革新!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反病毒软件都是以病毒库的特征值扫描作为辨别病毒的依据的。病毒攻击与病毒防范的“攻防战”往往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病毒肆虐——拦截病毒——人工分析——提取特征值——病毒库升级——防止感染。

  也就是说,反病毒软件对某种病毒的防范或查杀其实只是在“亡羊补牢”。当今,互联网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大、危害强的特点,就算厂商再如何频繁地更新病毒库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反病毒软件的滞后性问题。


[反病毒软件厂商总是以更新密度来吸引用户]

  正因为如此,研发“主动式”防范病毒的技术势在必行,也成为了全球各大反病毒软件厂商的竞争重点。早在2005年年中,刘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暗示其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一年多过去了,刘旭及其团队虽然成功地研发了“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从根本上防止计算机病毒的软件产品”,但他们收获的不是欢乐反而是忧愁。

  刘旭的技术得不到有关部门认可的原因不在于产品缺乏创新,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其革命性的突破——“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被专家称为防计算机病毒的一场伟大革命,但同时也是对过去杀毒软件的颠覆”。

  这显然是讽刺的。山伯不想对事件的背后作太多的猜想,也不想就外界的传言发表看法。因为山伯相信,在举国上下正朝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前进之时,在国家大力鼓励和宣扬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之际,在舆论的关注与讨论之后,刘旭的有关技术肯定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也无须给刘旭提出任何建议,因为再多的建议都是苍白的,况且刘旭内心也早已经有了答案。开源?对于急需用钱的刘旭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谈。转卖?心存使命感的刘旭也断然不会采纳这一建议。在此,山伯主要想谈谈此事对国内反病毒软件业界的启示。

  同是难兄弟,相煎何太急?

  国内反病毒软件服务起步较晚,大多数厂商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真正踏入这一行业。国内环境的以下特殊之处使得这些厂商非但不能凭借“后发优势”顺利成长,反而面临着生存空间恶化的困境。

  第一,列强称霸,僧多粥少。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卡巴斯基、McAfee、赛门铁克、趋势科技、熊猫等国外厂商在国内的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疯狂地掠取企业级市场的丰厚利润。江民、瑞星、金山等国内厂商虽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占有优势,但“小蛋糕”本身决定了它们只能是低端市场的小赢家。

  与此同时,雷德蒙软件巨头近几年来也对反病毒领域心怀不轨。光是Windows XP SP2中的一个“安全中心”就让众多同行忧心不已,如今的Windows Live OneCare和未来Windows Vista中自带的安全防护功能将进一步压缩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

[Windows Live OneCare抢占个人用户市场]

  第二,盗版猖獗,魔高一丈。不可否认,在正版软件价格偏高、用户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国内的盗版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反病毒软件供应商、渠道商、销售商都面临着对抗盗版的压力。在线注册防止安装,检测ID阻止升级等反盗版手段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盗版用户大可以通过破解获得注册码以顺利安装软件,又能够通过网上共享顺利升级病毒库。

  第三,同质性强,缺乏特色。总体而言,国内反病毒软件缺乏创新,部分厂商甚至是以盗用它人引擎起家;防毒能力有待加强,时有误报、误杀、漏杀的乌龙事件发生。创新不足便只能以低价取胜。于是,一段时间以来众多厂商纷纷转入价格大战,“自愿”削减利润空间。

  直面挑战,共同成长:

  国外厂商凭借着其品牌知名度和技术优势瓜分着国内市场。“外敌”当前,我们有什么理由勾心斗角,自相残杀?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可移动设备的迅速增加,杀毒软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市场将更为庞大。机会在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图强!拓展生存空间,与国外厂商争利,我们可以做到!

  首先,抛开软件“实物化”的观念,以“服务”赢得企业用户的信任。事实证明,众多反病毒软件厂商实行的低价销售,服务更进策略是成功的,这也有助于获得企业用户的青睐。

  比如,江民实行的就是“两高一低”的经营策略。所谓“两高”即“高品质”与“高效服务”,“一低”就是降低购买门槛。只有企业愿意使用,我们才能进一步虏获用户的欢心。在新的“主动式”反病毒技术还未真正面市之前,反病毒软件厂商应该继续以及时的响应和频繁的更新打动企业用户。

  其次,与硬件厂商合作,用“免费”俘虏个人用户。研究显示,硬件厂商的推荐能够增强个人用户对某一反病毒软件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赠品式的免费策略既能消除用户的顾虑,又能起到抑制盗版的作用,等用户形成了对该产品的依赖感之后再以“续订”收费,可谓一举两得。


[“软”“硬”兼施是多数反病毒软件的市场策略]

  最后也是山伯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国内反病毒软件厂商应该正面竞争,正确看待对手取得的创新成果。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尊重市场的作用,平等地对待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微观成员。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结合,任何创新都是在批判中继承,又在继承中发展的。

  所谓“不破不立”,只有经历了“自我否定”的阶段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刘旭的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不是破坏,而是昭示着另一片生机。

  国内厂商应该给同行鼓掌,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与同胞方便,而不是试图扼杀希望的种子!缺乏直面挑战的风度,失去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我们只会陷入死胡同而停步不前。这也是“微点”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发表于 2006-12-30 2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金山三年
对其已经失去信心
改为全力支持卡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10:41 , Processed in 0.29606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