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7日,由教务处主办,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结构模型创作竞赛决赛在前进楼报告厅举行。经过一个上午的激烈角逐,来自土木院的“紫光”代表队获得比赛一等奖,来自设计院的“精灵设计”等五个代表队获得了创新设计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和优胜奖28名。副校长章兢教授、教务处处长刘子健教授和机汽院党委书记李孟仁教授等出席了本次大赛。
本次大赛意为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加强校内各相关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我校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赛主要出于兴趣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土木、机汽和李达实验班等十个院系单位的116支队伍参加。经过初赛和复赛的选拔,共有45支队伍进入决赛。所有参赛作品的制作材料均为0号白纸和胶水。从造型设计、计算到模型的制作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参加这次比赛主要是出于兴趣。”获得一等奖的紫光队一名队员接受采访时说。从去年12月5日接到比赛通知起,他们便开始忙碌起来。课余时间,队员们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宿舍进行作品的构思、制作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参赛作品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对结点的正确处理和数据的精确分析,是他们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次比赛中不乏一些独具匠心,令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物理院兴趣队的结构模型荷载量高达169千克,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模型设计上采用条状的片层构件,打破了传统的筒状设计思路。设计艺术学院精灵设计队的参赛作品运用到蜂窝结构,构思新颖,造型美观。
打好基础再创新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副书记傅衣铭教授对本场比赛点评时说,力学是工科学生的基础学科,我们现在的力学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大多数老师只侧重于对力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给同学们如何运用力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应该在本科阶段打好力学基础,将力学思想形成一种文化,学会对身边的结构进行力学上的认识分析,为将来的实践应用做好准备。
傅教授认为,我国的教育和西方教育相比差距在于创新性方面,而导致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方面比较薄弱,只有基础扎实了才会有创新应用,因为扎实的基础是碰撞出思维火花的前提。
对于本次大赛而言,傅教授在肯定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创新的同时,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计算不够精确,参赛队伍普遍没有计算出构架的最大荷载量,这就影响了比赛中荷载砝码的准确添加。傅教授说,构架各部分构件的受力情况都应该考虑到,否则这一构件将很有可能在实际荷载时起不到受力作用。
(武健 岳岩鹏 傻傻不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