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9|回复: 11

[法学院] [学习札记]法学学业小结——兼答师弟师妹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23: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作者:gjhsbox  提交日期:2007-1-25

自己是个很慵懒的人,很多话藏在心底,不愿意写出来。突然看了好友的博客,每天都添个几句,日子久了也颇是蔚为大观,心底很是嫉妒。另外,害怕自己某天意外失忆的话,很多脑子里的东西也跟着丢掉,似乎有些可惜,嘿嘿,玩笑话。关键是,到我这取经的学弟学妹越来越多,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于是,就决定随便写几句,顺带也作了大学这四年的总结,看能不能给学弟学妹一点借鉴。
      

      
大一时学的专业,是机械类下的一个小方向。选专业的时候,因为自己读的是理科。而当初学理科的缘由,是自己虽然没什么特别的爱好,但理科的成绩也不差——听了老师和父母的话,理科好找工作。于是,就选了这个专业。
      
读了半年多吧,突然感到自己不适合读一个整日和机器、图纸打交道的专业。一向能侃的我,可以在学校里整天不说一句话——那种氛围压抑的你想说都说不出来。于是,决定离开原来的专业。所幸学校提供了转系的途径,我或许还有希望。可是,麻烦又来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转过系,对转系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没有关系就别想转;也有人说,没有钱也别想转——一切似乎又突然阴沉下来,不是那么明朗了。
      
于是查遍了学校的有关文件,大致弄明白了相关的要求。现在面临的就是选择专业了——我的目标是法学或者经济学。说实话,当初选择法学倒不是因为没学之前就对她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只是因为,学法学不用学数学——曾经学过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令我头疼不已。孰料,我却因此遇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奉献毕生的学科。
      
选好专业,就开始准备考试科目:一门英语,一门法学专业课,学校通知上公布的是法理和宪法。因为当时所在的南岭校区和法学院所在的前卫南区相距很远,加之没有认识的人,我甚至连法学院用什么教材都不知道——后来在考场,见到其他人都捧着清一色的大红皮,自己颇为心慌了一阵子,姑且称之为“信息偏在反应”。这件事,以及以后的很多事,都反映了我这个人的一个大毛病,不够主动,以后一定要改。
      
记得当时在校区图书馆,借了周旺生老师的《怎样学好法学基础理论》和周叶中老师的《宪法学》,还有刘星老师的《法律是什么》,就开始了备考征程——临考前夜,对这两本书,我可以说做到了滚瓜烂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随便抽出一节来,我都可以讲出点眉目来。这其实也是我后来很推崇的一种复习方法,如果你能够把东西将出来,就说明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它;而如果你自己都没办法把它表达出来的话,说明它还是散落在你的脑子里,不成系统。
      
考试那天,出了六道简答题,三道论述题,其中只有四道题是和宪法、法理有关的。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吃了一惊,不是只考宪法和法理吗?监考老师也慌了神,忙给法学院打电话,一个女老师回答说,大家好好答题吧,既然大家都不会,我们测的就是大家学习法学的潜力。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死抱着那两本大红皮,而是还看了民法刑法等的基础知识,所以答得还算顺利。
      
考试结束后不久,笔试成绩出来了,我似乎是总分第四,专业课第二,进入面试。那是我上大学的第一次面试,自然很是紧张,但表现算是不错。很快得到了结果,我通过了,将于大二第一学期转入法学院学习。
      
可我并没有松下劲来,而是转身投入了更紧张的期末考试复习当中。因为学校有规定,凡是原专业有不及格课程的,不得转入新专业学习。于是,在期末考试前的20天里,我每天背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图学、C语言等课程的书,早上7点就坐在自习室里,晚上11点才离开。付出终归有收获,期末考试我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后来才知道,和我一起转过去的同学,有的压根就没参加原专业的期末考试。但我不后悔,直到现在,我仍然感激我曾经受到过的工科训练,以及那些让我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的高压环境。
  

      
从汽车工程学院转到了法学院的我,在大二第一学期来到了吉林大学的中心校区——前卫南区。南区是新建,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堪称国内高校一流。可我无心欣赏,便投入到了赶场子般的上课当中——我要在这一个学年内,学习法学院大二课程的同时,补齐法学院大一的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按时毕业。记得当时一位师姐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小心挂科。我当时听了,顿时感到肩上压力重了不少,因为在工科专业,纵使你天天上自习,期末也可能挂科 ——后来我才清楚,学法学嘛,只要能背,想挂科还是相当难的。当然,要想考的好,还需要自己的真实本领,需要对相关科目有一定的了解。
      
这个阶段,印象最深的是教授经济法课程的董进宇老师(他是个传奇人物,本科学数学,硕士读经济法,博士读刑法;后来从事成功学的研究和教育,经常四处演讲,个人资产数千万元)。他讲的专业内容,我已经记不起多少了,但他讲得理科和文科学习方法的区别,我却至今记忆犹新:理科学习如同挖地雷,需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搞清楚才能继续深入,属于环环相扣;而文科学习犹如鬼子扫荡,一个点不清楚的就暂时放下,继续向后,待完毕之后再回头,也许就可豁然开朗。就这几句话,帮我这个学理工的门外汉,摸到了学法学的门径。此后我学习,倒也没有十分的刻苦,只是遵循着事先复习,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模式——如此一来,课本至少被我熟悉了三遍。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对照课本,将知识要点列一提纲,在逐一给自己讲解一遍后开始精确背诵(这不同于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我一直认为,法学考试,不背诵就不够精确,但也不能死记硬背,需要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精确背诵”。)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至少对于我是有效率的。虽然后来的期末考试时频率颇为紧凑(有时一天要考两门),但我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一和大二的课程,论成绩均可排在年级前列。这极大的鼓舞了我的信心,而我对法学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大三一开学,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鏖战一年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不仅说明我的方法基本对路,更让我对法学产生了由衷的热爱,而对法律最初始的信仰也逐渐养成。顺便说一句,我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我的体重由150斤减到了110斤上下。那时,图书证上贴的是大一入校时拍的照片,去借书时图书馆的老师都会对照半天,然后说,这是你的证吗?直到我把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统统拿出来,他们才将信将疑的把书借给我。这一年的经历,不仅在外形上几乎变了个人,在思想上也成熟多了,对很多问题也有了深入的思考。
      
此时,法学专业的14门核心课程只剩下四门,将在大三第一学期全数上完。按理说,此时我大可松一口气了。
      
其实不然。
      
当时我的大一大二成绩的综合排名,大致在年级第8名上下。那时我一心想要出国,常上TOTOO LAW等论坛泡着,知道GPA是个硬杠杠,自然是越高越好。于是,虽然没有保研的打算,但也希望成绩能有个大的提升。我给自己的目标是,闯进年级前五。因为在这个名次段,高手如云,每进一名都可谓困难重重。可一位与我亦师亦友的博士却鼓励我说,要向年级前三冲刺。我当时虽然嘴上说尽力,但心里却直打鼓。
      
心里虽然没底,但行动却得有,因为我明白,“执行力”是成功的一大要素。继续沿着以前的路子开始了对剩下4门课的学习,同时,由于课程绝对数量的减少,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读了很多法学的必读书籍,也看了些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东西。后来又遇到学校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我便申报了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项目,获得了一类项目的资助。为期大约半年的项目,我只写了2篇论文,但自认为符合论文的初步要求,庆幸尚未沦为学术垃圾,后来发表在《山西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其间还写过一些国际法、刑法方面的论文,被转载、引用颇多。此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既然是论文,就一定要有增量,还要让人能看得懂,坚决不写教科书式的文章。
      
很快一个学期就过去了,虽然课程少,但整个学期大家都很用功,都较着劲想拿个好成绩,所以竞争也很是激烈。大概是已经名次靠前的,想“保二争一”;以前名次不理想的同学,想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正规的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与奖学金结缘。压力大是大了点,但考试结束之后,除了中国法制史考了八十多分以外,其他三门课都九十多分,尤其是全部通过案例题考查基础知识的 “国际经济法”课程,更是取得了九十六分的高分——考完那科以后,我对牢固把握基础知识,从而以不变应万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成绩出来后,我大致对自己的名次有了数,进前五应该没问题,或许还能进前三。
      
整个大三一年,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在英语学习上也有所斩获。大二一年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想出国,当然不能就此停止,就参加了国际人学校的中级和高级口语课程,除了口语提高之外,视野也大为开阔。后来参加了06年5月的托福笔考,成绩虽然不高,但应付出国也算绰绰有余(主要是语法部分拉了后腿,而听力和阅读向来是我的强项,TWE部分得了四分半对我触动很大,至此方才明白,英文作文要写好,除了明白关键所在之外,其实还是要多多练笔,功到自然成)。


      
这一部分写的好是艰难。先是写到一半,电脑突然死机,无奈重起之后全部丢失;重写完成之后,却出现访问超时的事故,又是一场无用功。可该写还是得写,做事须得有始有终。
      
泡久了出国论坛,渐渐也明了了法律人出国的艰难。老流氓(LLM)眼瞅着性价比一天天下跌,而要读JD吧,那个号称地狱级考试的LSAT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再加上读法律高额的学费和几乎不可能有的奖学金,我出国的决心也渐渐开始动摇。后来,更清楚了法律这种社会科学,在国内读未必不如在国外,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内高校,虽然一定要出国,但那就是后话了。这时候,一位师兄保送到北大法理专业。消息传来,沉寂许久的“燕园梦”又在我心中开始苏醒。
      
于是在网上看了北大招收推荐免试法学硕士的简章,大致清楚了北大的要求:从国内数所著名法学院招收年级前十的学生到北大参加复试;然后依照复试成绩,按照从高到低降序录取。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法理、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五科,占百分之七十;面试占百分之三十的权重。
      
自己的成绩符合要求,剩下的便应该是准备考试了。于是在网上搜集了资料,又请教了上届保送的师兄,心里有了点底。北大的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法理综合了沈宗灵和张文显的教材;宪法主要是文正邦主编,法律社出版的宪法学,以及秦钱红主编的新宪法学;民法方面,总论部分以梁慧星的为主,参阅了王泽鉴,物权方面以梁慧星、陈华彬的物权法、丁南主编的民法物权为主,债权法主要参考了王利明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的债权部分;刑法以双杨的中国刑法学为主,结合了大红皮;至于经济法,由于北大经济法理论自成一体,而且规模宏大,容我后边单独叙述。
      
光有教材自是不够,于是又从期刊网上搜集了北大诸位老师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并不时关注各大法学期刊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上的文章。整个过程,使我的法学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先前不太重视的宪法和刑法,都有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并且能用比较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部门法的领域中。同时,我还看了周旺生老师的《法理探索》、尹田老师的《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等专著,获益匪浅,尤其是尹田老师的独特思路,使我得以享受民法思考的愉悦。我以为,那样的论文,读起来才有味,不论其结论如何。
      
至于经济法,首先,总论部分,张守文老师为主导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体系,即以调制为核心的经济法总论体系,具体又分为“规范论”、“体系论”等部分,与传统理论不同;其次,在范围上,北大的经济法除了传统的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外,还囊括了金融法、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规模堪称宏大,所以,单靠以前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够。我当时除了看了相关论文和张守文老师的〈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与创新〉、种明钊老师主编的〈竞争法教程〉等教材,并参阅了相关论文外,并没有看太多的东西。后来证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起码应该把其他几部分都涵盖到。当时,我还以为经济法除了在笔试中占五分之一外,再就是面试里考下,抱着不用看太多的侥幸心理,谁料还有专业笔试,看着别人充分而长期的准备,当时很是被动。实践证明,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万不可心存侥幸。
      
收集好资料不久也就到了暑假,我去大连参加了一个英语高级口语课程的封闭集训,课程中还包括了素质拓展训练。印象尤深的是那个高空抓杠,腾空一跃之后,感觉确实突破了自我,对日后的很多事情助益良多。等从大连回到了长春,已经是八月二十三号,距离北大复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正式开始。
      
在复习方法上,我采用了以前的多次扫描战术,同时配合了笔记、整理知识体系、结合历年保送试题把握答题要点等方法,尤其针对北大保送考试的特点,注重了“多想”,务求思考全面而又不失精准,不刻意背诵(事实上,同时进行五门课程的复习,想背的那么精确也不太可能)。那段时间可谓空前的高效率,曾创下半天看完100余个刑法案例和评析的纪录,而且能够理解到位。可见,人的潜能还是很大的,就看如何正确挖掘了。
      
一个月的复习,我把那五门课基本都过了一遍,心中也有了些底。到北大后,通过了第一次笔试,成绩居于第二,让我信心倍增,报了热门的经济法专业(分数最高的几个几乎都集中在经济法这了,倒是国际经济法,今年似乎没有PK过经济法)。后来突然说隔一天要进行专业笔试,我傻了眼(吃了没读明白简章的亏,嘿嘿)。赶忙托师兄从北大图书馆借了5本书,又从网上down了一些资料,用一天时间全部扫了一遍(这一天的效率之高,堪称个人最高纪录。此后回学校,适逢证券法考试,同学都觉得讲义很厚,解决起来有难度,可我却觉得不是很难。也许,真是把自己逼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看其他问题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后来专业笔试感觉也还不错。
      
专业笔试的那天下午又进行了专业面试,我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先进去的同学出来后,大部分都感觉不太好,因为抽到的面试题很杂,有的还有些偏。我在紧张之余就开始想,面试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也许是工科训练养成的思维,总是依循着比较切实的探本溯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真是为了测试那些深奥的专业知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否则,为何不再来几次笔试,测试的信息含量要大的多。那么,面试测试的就应该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一个法律人来说,应该主要在逻辑思考能力、交流表达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当然,还有相当程度的仪容仪表问题。面试中的题目,能答对最好;纵使不会,也应该把自己的思维路径清晰的展现出来,让考官能看到,起码你思考的路子是对的。须知,知识不会可以学,而思考问题的能力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出来的。而且,作为一个法律人,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须大方自然才好。从后来面试的效果看,我对面试的这个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当时感觉面试效果不错,后来我的面试成绩也十分理想,有一位老师竟然给了我99分的高分(满分100)。
      
10月12日,免试推荐考试成绩正式公布,我被北大录取为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燕园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周围师友的祝贺,还有别人羡慕的眼神,让我渐渐有些得意忘形起来,幸好有友人及时指出:须自信而不自负。我自当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北大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远远不是终点。
  

      
在这篇“小结”的最后,想写点东西,给自己和所有志于为法律事业奋斗毕生的同仁们。
      
(一)法律意味着什么?
      
我想,起码对我来说,法律是我的信仰和志业,我甘愿为之奋斗,为权利摇旗呐喊。法律不仅仅是我们吃饭的行当,更是我们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二)如何学习法学?如何应对法学专业考试?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学弟学妹最为关心的问题了,因为经常有人会问我这些问题。姑且把我的一点经验写出来,看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关于法学学习,我觉得每个人该有自己的方法,但有三点,我认为最为关键。
      
第一,重视基础。任何深奥的概念或理论,终须有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做支撑,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对所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应通过阅读、发问等多种途径力求透彻把握,同时,还应尽量在日常生活的真实事例中加以应用,毕竟法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
      
第二,体系化。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法,应该在头脑中有一个体系,以收到提纲挈领之效。譬如物权法,起码我们应该分为五个部分,基础理论(包括物权变动理论等)、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几个部分。有了这样一个纲,可以很迅速的调动知识储备,并便于查漏补缺。我在考试前,一般会依照这个纲,自己给自己“讲课”,哪讲不下去了,肯定是哪没弄明白,收效很显著,也便于记忆。
      
第三,多读书,但不读死书。有两层意思:一是法学的教材,至少要读三遍。我的方案是,课前预习读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并发现疑问;课上听课再读一遍,下课后请教老师或通过讨论、查资料来释疑;课后及时复习,再读一遍巩固战果。我个人体会,有这三遍,就基本可以把握住主干内容。二是除了法学的书,还要多看报刊杂志,多读其他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的书籍,毕竟社会科学有很多相同之处,切不可固步自封,毕竟,“功夫在诗外”。另外,一定不能读死书,读书不能硬凑遍数,一定要多想。
      
关于法学考试,我认为学好法学才是根本。我不否认法学这个学科,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及格,但就我个人的体会,要想考的好,还需要学好法学。其实,只要学好了,考试只不过是个检验的手段,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像我练武,有一招叫做“挑掌”,我和师兄对练的时候,急于求成而匆忙发力,往往会中途受挫,不得要领,而师兄轻轻松松的就可以一掌把我击出。后来请教师兄,他的一句话,让我感悟很深。他说,你不要考虑能不能把人发放出去,能发放多远,你只要想着,怎么把你该做的动作做到位就好了。后来照着师兄说的练,果然改善的很多。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只要学好法学,不要考虑自己能考多少分,付出自然会有回报的。
      
当然,法学答题还是有些要注意的事项的。很多同学问我,答题时要怎么答,每个题要写多少字。我是理工出身,在学法之前并没有答法学题的经验,此后也是按着自己的想法答,不错的成绩说明,我的做法也许可以借鉴。我以为,答题首先应该对题干中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比如“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就应该先阐述什么是诚实信用原则。然后,对各个要点逐一进行阐述即可。最后要有个总结,将自己的观点简要再陈述一下。至于要答多少字,我的看法是,除非是什么都不会而凑字数以便老师给点辛苦分外,如果自己有清楚的思路,就应该只写和题目相关的内容,千万不要东拉西扯凑字数,让人不知所云。另外,法学答题应该有条理,条分缕析才能体现法律人的逻辑思维。
      
想到的就这么多,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里提问,我自当尽力帮大家解决。
  

(三)法律人的前景与出路
      
有这么一句话,说学法律“前景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我以为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法制在逐渐健全,市场经济在逐渐发展,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所以“前景是光明的”,高考后,法学也是一个热门专业;但由于学法的人太多,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法学专业的就业似乎一直不太理想,居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之列,是谓“出路是没有的”。
      
面对这样令人无奈甚至心酸的现实,我周围的同学(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我想在中国法学界还算能有些代表性)在本科毕业后,大致有这几个去向:读研、考公务员、其他工作(很少有专业对口的)、出国深造。
      
先说考研。现在读研的人是越来越多,尤其是法学这样的就业重灾区,更是如此。我以为,读研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弄清楚读研是为了得到什么,学术进境、学位文凭抑或其他。如果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是看着别人读,自己也读,也许2、3年毕业之后,就业形势会更为严峻。读研最好有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按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再说考公务员。公务员现在属于比较稳定的职业,听说最近又长工资了:)。不过我一直没有考公务员的想法,主要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想过刺激点的、自由些的生活。向往平稳生活,抑或志在成为法官、检察官的同学,不妨一试。
      
至于干其他与法学不相关的工作,我认识的人里,有些是对法律没兴趣而改行的,有些是因为对口工作难找才改行的,就不多说了。
      
最后说说出国深造的问题,毕竟自己曾经热衷于出国,还算有些了解。出国之前,也应该明了出国的目的何在,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国深造的高昂费用,对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何况更重要的是时间和机会,机会成本大家都应该明白。如果一心要去国外做律师,那就安心学好英语,考个LSAT去美国读个 JD;而本科刚毕业就出国去读1年的LLM,则需要慎重考量,仔细衡量性价比后再作出决定,千万不要以为出国就可以镀金,现在可能是能力更重要了。如果出国深造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确实有提升的话,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可以出国深造,开拓视野。想提醒大家和自己一句,在出国之前,一定把语言基础打好,学法律对语言要求很高,千万不要让语言成为前进的障碍。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法律人的出路问题。不知道大家看没看麦肯锡出台的那个报告,说中国目前有70万的人才缺口。大家肯定说,不对吧,真有那么大的缺口怎么我们找工作还那么难呢。嘿嘿,大家看好了,人家麦肯锡说的是“高端人才”!这个人才大致应该具备:

第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法律行业需要帮客户解决问题。所以,应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沟通能力,也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因为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不仅要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说服别人采取行动。所以沟通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能否积极主动地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别人并没有要求做的事情,而且做得比较成功。另外,是否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社团活动,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是靠个人努力获得的。

第四,是对外的形象。这个形象好并不是长得漂亮,而是指一种成熟度,既能够相对冷静、成熟地思考问题,又有一定的雄心、抱负、理想。

第五,是整体学习成绩和学业的表现。用人单位肯定不愿意招那些连基本的学习都学不好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本身也体现应聘学生是不是足够聪明。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用人单位并不想找高分低能的学生。应聘学生首先是高能,然后在高能的基础上考取高分,才能体现出学习能力的潜质,而且这个学习能力最好是长期自我学习的体现。
      
我以为,只要大家能够对照相应标准,来查找自身差距,并通过努力予以补足,就一定可以成为“人才“,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法律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这是个很宏大的题目,以我目前的经历和能力,本来是远不足以写点什么的。不过我自己确实对一些东西体会很深,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法律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的一部分,远非全部。
      
第一,知识方面。首先是专业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是相关知识。所谓相关知识,其实就是和将来从业方向直接联系的背景知识。比如我将来主要做证券、公司业务,那自然得掌握会计知识,起码得看得懂会计簿册,还应该学习经济学、金融、公司理财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就应该算作相关知识。最后是人文艺术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虽然看起来和从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培养各项必须能力的基础。何况,对于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的执业者来说,自然科学知识更是与从业紧密相关。
      
第二,技能方面。首先是学习的能力。我想,在大学里,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迅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因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爆炸和知识更新足以使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东西瞬间失效;只要掌握了学习能力,就好比把握了捕鱼的技能,自然不愁没有新鲜鱼吃。其次是沟通、表达、交流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法律人来讲,重要性似乎也无须多言。最后是外语能力。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代,如果想从事一些比较高端的法律事务,没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是不行的。如果是从事研究的话,外语能力也不能小视,因为它直接关涉到对文献的搜集和解读。学习外语的方法,网络上有很多高见,此不赘言。我想特别说的是,如果你现在外语不错,那就应该精益求精,并力求多掌握几门外语,“艺不压身”;如果你现在外语水平欠佳,甚至对学习外语有相当强烈的抵触情绪,那么我也请你不要灰心。因为我自己也有过外语不好的时候,凭我的经验,只要你能摆正心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攻克外语难关。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十多年了还没有学好,就一定没有希望了,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学好。因为英语学习是讲究效率而非绝对时间长度的,试问,十多年来,你听写过多少个段子?背诵过多少篇文章?自己亲手写过多少短文? 呵呵,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英语学习是个苦功夫。

(五)写给自己的话,与大家共勉      

1、法律是个精英行业,只有那些有惊人付出并加入精英行列的人,才能得到惊人的回报,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很委屈,凭什么职位比别人低,挣的比别人少,那么就问问自己,自己付出的,是否真的比别人多?想在法律界有所成就的同仁,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做就做最好。记得在罗伯特清琦的《富爸爸——神奇的现金流象限》里,我们法律人是被归入“S”象限的,这个象限里主要是律师和医生,都是各自行业的“专家”。
      
2、无论你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况里,都应该相信自己并努力奋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有个理论,叫做“相随心转”。他认为中国人的力量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自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强调的就是“心”的强大力量,其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中国人“知命而不认命”,不应该是宿命论者。如果我们不用心,那就随着先天命运自然流转;若是我们用心,那么先天的命运便可以由我们自己加以改变。
      
3、得意时要谦让,失意时勿丧志。
      
4、要学会“敬人克己”。
      
5、要有谦恭心、敬畏心、不计较心,要有教养。
      
--------------------------------------------------------------------------------
      
写了那么多,显得有些杂乱。实在是因为陆陆续续拖了将近一周才写完,没有一气呵成之感。尽管我已尽力,但肯定有很多缺漏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剑寒,2007年1月23日晚,西安
发表于 2007-3-1 0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恍然大悟之时
已是临走之人
发表于 2007-3-1 1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相见恨晚!!!
发表于 2007-3-2 1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好勤奋!
发表于 2007-3-2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长咯~找时间慢慢慢看,呵呵~
发表于 2007-3-10 2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悔这么晚才看到
早出生了
发表于 2007-3-12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走过来了 准确的说 走过去了 怎样都好
发表于 2007-3-15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以后学长多多的发一些这样的贴子,我看了一遍可是爱益匪浅呀,绝对支持呀
发表于 2007-3-15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人……
发表于 2008-9-20 1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帖子不多 只好回顾旧帖了
这篇感觉很好 顶起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8-9-26 1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阅读中学习,在分享中进步
发表于 2008-10-5 2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可能像古人说的那样,凡事“熟能生巧”而已,没有什么诀窍。功夫做足了,自然水到渠成啦!所以自强不息永远是正确的。贴子的实作者确实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9-25 08:34 , Processed in 0.18012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