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0|回复: 5

[舞文弄墨] 再读《水浒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5 1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近利用闲暇时间再次拜读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两次通读,两种感受:前次单纯地追求故事情节,盲目崇拜英雄人物,此次略透作者思想,揣摩文章精髓。
【作者了解】
英雄传奇小说的奠基人------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名子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后弃官回乡,开始创作小说。《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法国人将它誉为“中国的圣经”,施耐庵也因此名垂千古。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赞颂和爱戴。
--------根据零碎记忆整理
【全书内容梗概】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本书,我就将本书的脉络在此略做梳理,整理如下)
北宋末年,在东京城内一破落户子弟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因机缘凑巧而赢得端王喜爱。后端王即位,是为宋徽宗。他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高俅公报私仇,报复时任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王进逃出东京,途中在华阴县史家村教九纹龙史进习武,半年后离开。
   后史进结识少华山好汉朱武等人,被官府缉拿,不得已逃往延安府寻找师傅,途中遇到鲁达和李忠,三人意气相投,共在酒楼饮酒。正好碰上不平之事,恶霸镇关西郑屠欺凌弱小,鲁达出手相助,不料三拳打死镇关西,只得逃亡。鲁达辗转来到五台山出家,法号智深。但是他不守清规戒律,屡次闯祸,寺中长老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为僧。在东京,鲁智深得遇豹子头林冲,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
   林冲之妻貌美,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中,高衙内处心积虑想除掉林冲想霸占其妻。高衙内手下富安与林冲好友陆谦设下毒计,诓骗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定罪发配沧州。途中又命押送公差杀害林冲,幸得鲁智深出手相救,林冲方免遭毒手。林冲到沧州后,富安与陆谦也到沧州伺机刺杀林冲,于是火烧草料场。林冲因风雪催塌草屋外出而幸免于难。在山神庙外,林冲听到真相,怒不可止,杀死富安等三人,然后在柴进的推荐下投奔梁山泊。
梁山泊头领王伦心胸狭窄,排挤林冲,让其三天内杀一人以明心迹。林冲下山恰逢杨志路过,二人不打不相识。王伦等人邀请杨志入伙,杨志坚辞未就,仍赴东京求官。杨志到了东京,家产耗尽,无奈之下出卖祖传宝刀,却又遭地痞牛二纠缠,杨大怒之下杀死牛二,被发配充军大名府。府尹梁中书赏识杨志,委以重任。
梁中书欲送生辰缸给当朝太师蔡京,派杨志押送。不料在黄泥岗被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人用计劫走。杨志走投无路,潜逃到二龙山与鲁智深相遇,二人上二龙山占山为王。晁盖等人事发,得宋江及时报信才得以逃脱,并投奔梁山泊入伙。王伦疾贤妒能,不肯收留。林冲一怒之下杀死王伦,推荐晁盖为山寨之主。
宋江之妻阎婆惜与人有奸情,宋江发现后与之断绝关系。阎婆惜怀恨在心。她无意间发现宋江与晁盖的关系,以此要挟,勒索钱财,宋江失手将其杀死,只得去沧州投奔柴进并于柴进处遇到武松,一见如故。
武松思乡心切,赶赴家乡。途中在景阳岗打死一只老虎,声名大噪,做了阳谷县都头。武松之嫂潘金莲貌美如花,却嫁给了又丑又矮的武大郎,心有不甘,欲勾引武松却遭武松训斥。不久,潘金莲趁武松出门在外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二人合谋将武大郎毒死。武松回来查明实情后杀死二人,自己也被发配孟州。武松到孟州与施恩相识,醉打蒋门神。蒋门神与孟州都监和团练设计陷害武松,武松被逼无奈怒杀仇人并辗转投二龙山入伙。
宋江去清风寨拜访花荣,途中结识清风山好汉。在清风寨被人陷害,一番周折后被刺配江州。在江州,宋江又结识戴宗和李逵。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打入死牢。梁山好汉劫法场,将宋江救上梁山,并推其坐第二把交椅。
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攻破高唐、青、华三州,又大败高俅围剿。然而不久,晁盖在曾头市中冷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宋江再打曾头市,将其一举扫平。之后,又平东平府和东昌府,一百单八将聚齐,英雄排定座次。
其后,梁山好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但在宋江的坚持下,诸多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他们成为宋朝廷的征战工具,破大辽、征方蜡,梁山英雄损兵折将,各散东西。宋江、李逵等人被害死,梁山好汉终致分崩离析。
【个人评析】
1、《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其思想上最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写出了起义英雄强烈的抗争精神,写出了这场起义如何从个人的单打独斗发展为团结一心对抗朝廷以及最终失败的斗争历程。
2、艺术表现方面,《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传统风格,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作者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根据其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同时又通过各个人物的的各具特色的行动、语言、文字以及富与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来表现人物个性。而且,作者还通过渲染和夸张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展示英雄们的胆量、武艺、胸怀、气概、精神,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3、通书紧紧围绕“官逼民反”这个主题展开故事却又使每个人物的故事相对独立,实在很难得。
4、故事的结尾。想必每一位读者读到“招安”的结尾时,心中不免有点惋惜。悲剧的收场与轰轰烈烈的开局形成强烈的反差,我认为作者这样做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作者所处的时代。元末明初,正值朝代更迭,官僚腐败,天下大乱。作者遂以北宋末年为历史背景并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虚构此书;二、作者的阶级性。作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作者纵然对朝廷有太多的不满和抱怨,他也要极力维护这个动摇的王朝和制度。其于广大造反人民格格不入的心理可以从书中隐约可见:书中多次提到大众对“落草为寇”的态度看法,我想这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看法。故此,全书的结局在笔者手下也必然是以造反者的失败而收场。
(注:以上几点考虑不周,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书中妙笔】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恩仇不辩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完----
发表于 2004-12-6 12: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水浒的思想深刻,我觉得还不在于"官逼民反",深刻的在于,小说揭示了在中央集权主义君主专制的体制之下,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从其兴衰成败中看出传统专制文化所造就的民族精神和国民心态.

不知道楼主对黄仁宇先生了解不?建议可以看看他的历史学术著作.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以历史的高度看待水浒,往往会得出新的思索.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1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指点和评价,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综观全书,每一个好汉的落草无一不与官府有干连,所以我妄下此结论.
可能这个问题没有最后的定论,也许黄先生的评论更深刻,也许这也是我们思想之间的差距
发表于 2004-12-6 22: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对整本书的概括简明扼要
更是于字里行间挖掘出自己的东西,难能可贵呵
只不过带着个人倾向难免以偏概全,但是坚持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于 2004-12-6 22: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作者的阶级性。作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作者纵然对朝廷有太多的不满和抱怨,他也要极力维护这个动摇的王朝和制度。其于广大造反人民格格不入的心理可以从书中隐约可见:书中多次提到大众对“落草为寇”的态度看法,我想这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看法。

----------------------------------

这个我觉得还值得商榷
断定作者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未免武断,并且招安的结局我认为并不是作者在"极力维护这个动摇的王朝和制度",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一种扎根在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千秋家国"的梦想,以及封闭性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国民心态.
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梦想就是居庙堂而指点江山,而小农意识里,"造反"无非是替天行道,铲除贪官污吏,一旦最高统治者(天)愿意容纳这一"替天行道"的民间势力,那么自然,他们就会主动的投怀送抱.

个人观点,请指正
发表于 2004-12-7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谈政治文学???只喜欢纯文学,评来评去可不是我喜欢的,呵呵,见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 23:42 , Processed in 0.22415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