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1|回复: 7

失去=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5 1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久没有写东西的冲动了,总以为失去的东西还能回来,可是终究是没有了。
  有的时候一个想法,前一个小时记得,后一个小时忘记,电话号码簿越来越多的记录,直到有人问:“你知道××的手机号么?”,“不知道,跟他不熟”后来才发现,那个人的名字在我手机里安静的存放着,之所以看见他的名字有点感觉是因为有人问过我这个名字……
越来越不注意自的表达,也越来越不注意自己的穿着,对我而言,每天的生活及其平淡,早上很早就起来了,努力再睡,却更加难受,还是按时起来,白天一如既往的忙碌,体力和精力都有损伤,我吃的越来越多,理解为一种关注事务减少,所以没有杂念,所以吃的多。天亮的时候和一小部分天黑的时候处于一直忙碌的状态,当然,要有计划,在我而言,我就是一列火车,顺着计划的导轨完成规定的事务,接着,累得不行,休息。休息也只是放慢行进的速度,保证体力恢复速度稍大于体力透支速度就算休息了,一切不能停止。
  窗外有棵树,很好看,看过【搏击俱乐部】了,看过【1984】了,我觉得推荐看这两部电影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电影的本意,只是觉得有点意识流的表达比较让他感觉有点水平而已,我不鄙视他,我懒得鄙视他。一切的一切,我都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值得我去作出表情。当你觉得我默然,那表示我对你没兴趣。
  我越来越依赖笔记本,我把月历画在上面,每过一天就划掉一天,现在我划掉一年零32天了,有一个傻鸟说好简陋的月历,我说你滚一边去,你知道什么叫简陋,后来又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跟他说这句话,让他赚了,看凯奇【Weather man】和【The king of the war】很喜欢那个幕后旁白的形式,一直跟你讲一件事情,一件似乎很容易让自己麻醉的语言。国内也就徐静蕾能写这种叙事体的片子了。这两天虽然很忙,抽时间还是看了杨绛的《我们仨》。写的是回忆录性质,记忆她,他的丈夫钱钟书以及她的女儿钱瑗的一些生活琐事,一直很欣赏两位女性,一位是杨绛,另一位就是沈从文的妻子沈师母张兆和,嘿嘿,沈师母很漂亮这很关键。突然也想到了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还有谁的妻子来着……。杨绛写的很朴实,很细致,大师的琐事也是艺术的积累,我刚开始看有种感觉,一直是一目十行,不过看着看着就放慢了,因为她写的很温馨很美好很安详,也是我缺少的。我想自己很久没有慢下来静一会了。有时,人真的需要调一下姿态,有时一个姿势就会产生另一种创意。我向来想到的事会实现80%左右。另外20%的无法实现的缺失也许就是姿势没有达到那件事情的要求,这种姿势也许就是快慢之别。我做事最近既快又急,有的事情没有想清楚就做了,现在已经处于一种境地,自己也许能掌握自己的事情的走向了吧,我一直觉得挫折量减少是经验的积累和不懈的对生活的检视,杨绛写她和丈夫失散写的很伤神但是没有无助的感觉,我想一种挫折如果能让你伤神但是你不觉得无助,你也许就变得成熟很多了。思考的最远最深的人最不会受到挫折的困扰的,也是最会生活的,他们懂得把自己最自然的一面拿给自己面对的事情,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有一种专注的精神。而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代表的一类人,想得不多也过得很好,毕竟是个案,更何况阿甘没有不去思考,他知道生活就像五颜六色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颗是什么样子。所以阿甘是生活的80%的强者,而看完阿甘正传就以为生活越绞尽脑汁就越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人,其实是懒得动脑子,懒得去思考,懒得去生活,也就是绝对的弱者,这些绝对的弱者里面因为遗传算法里面的突变因素,会有几个成功,他们吹嘘生活自由化,不去想,不去考虑,不去算计,愚化了一部分人也更加愚化了自己。生活不是算计,是经验基础上的深度思考,因为有这种思考作保证,所以事情一般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而那些不去想的或者去算计生活的人所遇的事绝对不会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发生,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做好计划,他们也许可以为自己的爱人准备好一切,生活的滋滋润润,但是他们想不到把自己的事情也看作自己的爱人般呵护,一件事情有他的成长过程,必须不断地培养他的健壮性,直到他的成活几率最大。这些人碰到一些事便怨天尤人,有一部分转驻于宗教,这也是我对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基本认知,我一直没有好的想法对待唯心者,有信仰者,我不是抹煞信仰的自由,我不屑。
  纪念今天阴霾的天气。
发表于 2007-4-15 14: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鄙视他,我懒得鄙视他。

够牛的
意识是永远抓不住的影子
发表于 2007-4-15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看过狄马的一篇文章谈傅雷的:

在所有关于傅雷的悼念文章中,杨绛的《忆傅雷》可能是我感到最为奇怪的一篇。在短短的不到五千字的文章中,竟然有十几次提到“钟书”:一会儿说“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7〕;一会儿说“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8〕,而且“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9〕;一会儿又说“钟书建议他临什么字帖,他就临什么字帖,钟书忽然发兴用草书抄笔记,他也高兴地学起十七帖来,并用草书抄稿子”〔10〕;……,一个特行独立的傅雷在杨的笔下忽然变成了一个唯命是从、亦步亦趋的小学生,使人就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要悼念亡友,还是表扬夫君?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文章写到傅雷在一次全国性的翻译工作会上,因举了许多错译的例句而招致许多“例句主人”的非议。这对一个求真求实的知识分子来说,大概是再正常不过的,但“钟书”却去信责备,杨绛也深以为非,并献计说:“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11〕,这就把一场真诚坦率的学术论争变成了一种世故狡狯的人际权谋,同时也使我对一切东方逸民型知识分子的人生教诲保有了适度的警觉。

  当然,在一大堆怀旧、念亲、谬托知己的文章中,还有一些更为莫名其妙的篇目。那就是说,傅雷之死是一个代价,是一个“我们”到达光明前途的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次“曲折”,虽然“二十多年来给数以万计的祖国优秀儿女所造成的惨运,是多么的惊人,而今天终于普遍得到改正、昭雪,又是一个多么得人心的政治措施”〔12〕。并且“有许多人在那场灾祸中被伤残了,但有许多人却由此受到特殊的、像钢铁受到烈火一样的锻炼,而更加显露出他刚毅锐利的英精”〔13〕。

  一代翻译巨匠就这样成了别人锻火的材料。他们夫妇以绳索和毒药为代价捍卫生命的尊严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只是为了给别人提供一次“得人心的政治措施”的机会。因为众所周知,如果没有“二十多年来给数以万计的祖国优秀儿女所造成的惨运”,那么“一个多么得人心的政治措施”就无从表现。

  ——幸好傅雷夫妇虽然“伤残”了,但有许多人却因此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刚毅锐利”了;如果傅雷夫妇虽然“伤残”了,虽然被投入了炉中,但许多“钢铁”并没有得到“锻炼”,反而变成了软泥,不但没有变得更加“刚毅锐利”,反而更加心安理得、蛇行匍匐地为刽子手擦拭刀具,那么,傅雷之死价值何存?作者显然没有回答我们。

  我只知道如果照此逻辑推断下去,那么,楚怀王就是好的,因为正是因了他的流放、迫害,屈原才孤愤发难,写出《离骚》;宋高宗和秦桧也不错,不是因为他们昏聩专断、陷害忠良,怎么能有岳飞的全忠保义,青史留名?历代极权王朝都可以,要不是皇权政治的黑暗和专断,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实甫和曹雪芹等历代文人怎么会怀才不遇,从而写下了那么多震烁古今的杰作?奴隶制度也不坏,你想要不是奴隶主的皮鞭和刀剑,那些奴隶会自告奋勇地背砖、挖土、扛石头,喜出望外地去修兵马俑和长城?

  中国人能把一切悲剧都转换成喜剧,能把一切现实中的苦难都转换成精神上的快乐赶集,能把一切杀人、暴虐和流血都偷梁换柱成人民群众的迎神赛会。1979年4月,傅雷夫妇的追悼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上有人郑重宣布,1958年把傅打成“右派”是错误的,“文革”中傅雷夫妇所受的诬陷迫害也应平反昭雪,并彻底恢复其政治名誉。而饶有趣味的是,主持为傅雷“平反”的正是当年整他、“打”他的机构——上海市作协,这就使得一场血淋淋的吃人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吃人者所遵循的语言逻辑:那就是说,把你打成“右派”是错误的,但“打”你本身却并没有错;把你迫害致死是错误的,但即使是错了,我也可以不为你“平反昭雪”,现在已经为你“平反昭雪”了,这正好体现了我的“实事求是”——否则,你就无法解释凶手为什么仍然有资格坐在主席台上为死难者“恢复名誉”。

  这实际上是为以后制造新的恐怖运动提供逻辑铺垫。它的背后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恩主”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一个人就可以对另一个人任意处置而不受责难。比如,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他就可以说,我虽然打了你,但我已经不再打了,这就是一种恩赐,他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本来还可以继续打你;依此类推,我虽然继续打着你,但因为我没有杀死你,这就是一种恩赐;我虽然杀死了你,但我本来可以让你死得痛苦,比如凌迟、剜心等,但我没有,我为了让你快速死去,用的是枪毙或注射,因而,这就是一种恩赐;我虽然让你死得很痛苦,但我本来可以连株你的家人或九族,但我没有那样做,我只是让你一个人死去,因而,这也是一种恩赐;……

  这种高高在上、包打天下的逻辑最初是以隐蔽的方式出现在一些强盗、奴隶主和个别“通天教主”的潜意识里,后来在国家流氓化以后,就被一些独裁者奉为圭臬,并几乎成为上世纪半个世界的立国原则。

  它的前提是权力,是无所不能的权力,是一部份人天然地认为自己对另一部份人拥有一种绝对的、不容怀疑的支配权。包括他的生命、幸福乃至活着的意义都必须寄托在“我”的身上才能获得,否则,“我”必将利用巧取豪夺来的国家机器宣布这个人为“人民公敌”。这种上升为巫术的国家宗教,基本上不承认人的生命是从上天那儿得来的。他(她)的独立、自由以及一切生存、创造、表达意见的权力都不是神赐的,而是“我”赋的,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给予,而且这并不影响我在适当的时候迅速抽回。

  就这样,人开始了扮演上帝的漫漫征途。万军之领袖以及追随者在无数香客的簇拥下登上了一座由砖石垒成的城楼。在那里,他发布命令,接受朝觐,并晓谕各族人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只有按我手指的方向前进,你们的灵魂以及肉身才能进入流着奶与蜜的耶路撒冷。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人民的作用。一场规模空前的造神运动,没有人民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人民,而且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神祗的真正动力。人民说,要有神,于是就有了神;人民说,这神是真的,于是就焚香灼臂,磕头礼拜起来;人民看这是好的,就把城楼上的红漆当作西奈山的神光电火,就地举行起各种献祭仪式来:他们有的遗弃了家小,有的殴伤了父母,有的杀死了老师,有的把在不同阵营的兄弟的尸首吃尽,连一个脚底板也不留存。这就是人民在“站起”以后所做的所有事情。

  反观这场长达数十年的种族骚乱,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是没有罪的。如果以棒杀傅雷为例,那么就只有一个人是行义的,那就是江小燕。

  这个傅译名著的普通爱好者,这个与傅家非亲非故的无名女子,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钢琴老师的家里,获悉了傅雷夫妇愤然弃世的消息,就立刻变得内心不安起来。当她从傅家保姆周菊娣那里得知,凡自杀身亡的"黑五类",一律不准留尸骨,就毅然决定了自己的营救行动。她瞒过父母,一脸忧戚,冒险来到了寄存骨灰的万国殡仪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傅雷“干女儿”的泪水打动,答应把骨灰交给她。可等到一堆鳞片样的尸骨端到她面前时,她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钱为傅雷夫妇买一个骨灰盒。于是从殡仪馆的登记簿上,她查到了朱人秀的地址,在朱的帮助下,她买了一个大塑料袋,将傅、朱的骨灰装好,并以"怒安"为名,寄存于上海永安公墓。

  焚香举哀,以礼敬拜,一切安顿就绪,她回到家中,提笔给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详细地报告了傅雷夫妇负屈身亡的经过,希望能昭雪英魂。可信一寄出,她就立即因替"老右派"鸣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十几年来,一直过着一种含辛茹苦、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她知道什么叫"右派"呢?难道她比我们的“学者”、“作家”和“领导”更能明白巴尔扎克以及“资产阶级文学”翻译的价值么?肯定不是。指引她的仅仅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善良天性。换句话说,在黑暗到来的一瞬,她听从的仅仅是一种良知法庭的命令。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听从”使她的修为超过了所有“学者”、“作家”和“领导”的一切凭吊、赠谥和谀墓文章。某种程度上,她承担了一个种族集体的罪恶。

  1979年4月,傅雷夫妇的骨灰盒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移入上海革命烈士公墓。一别祖国二十多年的傅聪,第一次回国就赶上了父亲的追悼会,百感交集之余,得知父母的遗骨能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全仰仗于一个陌不相识的"干妹子",就和胞弟傅敏四处打听。见到江后,他们一再表示要"有所谢意",但这个婵娟式的女子只是淡然一笑。出于礼貌,她只接受了傅聪音乐会的一张入场券,一俟音乐会结束,她就默默地离去。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像一片树叶落入深秋的荒原,从此再也没有找过傅氏兄弟。
发表于 2007-4-15 15: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绝对有分别.

至少,出现过,就给你产生了影响,不管是好是坏的影响,都无法忘记.

the things you can't remember tell the things you can't forget.
发表于 2007-4-16 2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佩服那些打字功底深厚的人.
(眼睛都看不过来)
发表于 2008-7-16 02: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不错的文章~~~~~~~~
发表于 2008-7-19 0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碰到一些事便怨天尤人,有一部分转驻于宗教,这也是我对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基本认知,我一直没有好的想法对待唯心者,有信仰者,我不是抹煞信仰的自由,我不屑。

这也是我所想的。。
发表于 2008-7-19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又开始了.....
每次你发神经的时候,偶唯一想做的事就是...........









































掐死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12:03 , Processed in 0.0713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