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6|回复: 1

陈舜臣: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行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2 18: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籍台湾,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以中国史为题材的通俗历史小说创作闻名日本。评论家认为,历史命运带来的漂泊感造就了陈舜臣小说中寻找身世的主题。




陈舜臣早年的留影。


 

 在作品之外,陈舜臣本人已是日本一个文化现象,图为陈舜臣写自己的书《谁是陈舜臣》。




<小说十八史略>奠定陈舜臣在日本历史小说界的大师级地位。




<诸葛孔明>是陈舜臣的代表作,曾被引进内地。

出生在神户的华人

  在日本文坛,陈舜臣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大师人物。陈舜臣祖籍台湾,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

  其父亲是一位贸易商,家中有十个兄弟姊妹,陈舜臣排行老二,是所有兄弟姊妹中话最少、个性最平和的一个。虽然就读于一般的日本小学,但祖父从小便教他们兄弟诵读《三字经》等中文启蒙书,家中订有《上海申报》等中文报刊,这些都为陈舜臣打下良好的汉文基础。

  大学时陈舜臣就读大阪外语大学印度语系,兼修波斯语法,加上大学必修的英文课,再加上日语和中文,陈舜臣总共接触了五种语言,不同语言的训练,使他从多重角度去思索事物,且吸收比别人更多样的知识。大学毕业后,陈舜臣并未立即从事写作工作,曾回台湾新庄中学教英文。但他爱书读书,又因自身的汉人血统,所以研读中国的历史与文学从未间断。

写推理小说一举成名

  陈舜臣的夫人苏锦墩也是台籍华裔,两人在二次大战逃难时认识。1957年,陈舜臣的儿子出生约两星期时,因得病请人照顾,医生特别交代随时要有人看护,当时陈舜臣便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看书,觉得这些书的内容很无聊,心想自己来写或许还精彩些。四年后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枯草之根》。

  《枯草之根》是一部侦探小说,以在日中国人为视角,描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这在当时的日本文学中尚属新鲜事物,其附加价值是全盘否定了诺克斯的“推理小说十诫”

  中最无理的第五条“侦探小说中不能有中国人”。小说出版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得到第七届“江户川乱步赏”,紧接着,在1962年,他又陆续发表了《三色之家》、《割破》、《弓屋》、《愤怒的菩萨》等多部侦探小说,以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确立了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

历史小说成就畅销神话

  1969年,陈舜臣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赏(第六十届)。这一年,也是陈舜臣的文学生涯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他的主要作品绝大多数是推理小说,此后则渐渐转向历史小说。

  将陈舜臣作品引入台湾的远流出版公司吴兴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这也是陈舜臣进入通俗历史写作的原因之一。吴兴文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类的著作很久以来在日本一直很盛行。类似三国、项羽、刘邦等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撰写很大众化,但两国读者在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上大异其趣:中国人谈历史跟说书一样,喜欢津津乐道,借古说今,而日本人则是把中国历史中的智慧转化为为人处世的法则,这是一种风气。因此,很多日本的企业家都说从中国历史中受益。

  推理小说是大众文学的品种之一,陈舜臣已经凭借推理小说扬名,他真正要在大众文学领域与日本作家一较长短,进入中国历史写作是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由于他是中国人,更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作家相比,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所以,也更容易成功。

  1967年,陈舜臣以《鸦片战争》“试水”。

  这部作品从动手到完成,足足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1970年以后,他的创作重心向历史写作成功转移,陆续又有《太平天国》、《秘本三国志》、《中国五千年》、《成吉思汗一族》、《诸葛孔明》、《耶律楚材》等数十部作品问世。

  陈舜臣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小说十八史略》。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每日》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100万册。之后,又改版为12卷,也一再再版,直到1992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小说十八史略》能源源不断发售,在日本文坛也是很少见的事。

大众传媒的宠儿

  在以通俗历史作家的身份成名之后,陈舜臣渐渐开始成为日本的媒体明星,这一点也与目前易中天等学者在中国的走红异曲同工。

  日本各电视台,只要播放有关中日历史问题和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电视节目,几乎都会请他出场。日本NHK电视台前几年巨资制作的电视片《丝绸之路》和《唐诗纪行》,也请陈舜臣临场讲解。类似《大黄河》、《大长城》之类的介绍中国河山的作品,也常有陈舜臣在电视上侃侃而谈。他的小说《琉球之风》被NHK搬上屏幕,成为1993年度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文艺春秋》、《现代小说》、《大众读物》等著名杂志,一段时间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发表。

  在日本,陈舜臣的名字广为人知,在港台地区,他与高阳、柏杨齐名,同为远流出版公司的核心作家。而在内地,陈舜臣的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曾被引进,但反响不大。吴兴文认为,此前,陈舜臣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引进的时机不对,而今年历史题材类的作品很热,陈舜臣的作品将被更多读者了解。

  本报记者张弘(本文的写作参考了陈静芬、陈再明等人文章资料。)

  创作风格

寻访安身立命的归属

  曾经被问过,哪种类型小说最难写?我不假思索便回答:“历史小说!”其困难之所在,或可由历史与小说的本质谈起。即使到了后现代的今日,学院围墙内早已不相信有所谓历史真实(Reality)的存在,然而就一般人的认知,“历史等于真实,不容捏造,更不容扭曲”的观念,却依然坚定难移。至于小说的本质,从英文字义来看,Novel是“新奇的、异常的”;Fiction则干脆坦承是“虚构编造”的了。由此看来,两者本质可说南辕北辙,矛盾重重。如今却想要将调和鼎鼐于一身,其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此一先天相悖的本质,大体来说,好的历史小说家除了文笔流畅之外,还必须具备几项条件:第一、他要博学多识,且有过人的阅读能力,以便消化庞大的文献资料;其次、他要具备考证推理的天赋,以便甄别资料的真伪妥适;最后则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组织力,以便将历史舞台、人物,有血有肉重现于世人眼前。日本文坛以历史小说创作安身立命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具备上述条件的却为数有限。巨擘司马辽太郎天纵英才,自不在话下。他的知交好友,也是著名的华裔小说家陈舜臣或许也可列名其中。

  陈舜臣的文学生涯可以1969年的“直木赏”为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的主要作品都是推理小说,此后则渐渐转向历史小说。这一转变或许有着身世底层的原因。

  1994年他在其《小说甲午战争》中文本的出版座谈会上便曾明白感叹自己身份的变幻,“实在想探究如此玩弄我的命运的究竟是什么”。这种特殊历史命运转换所引发的漂泊感觉,让他的文学创作隐藏着就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主题,某位日本评论家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过:“陈舜臣的推理人物往往是在寻找自己的身世,这就是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

  这种对于历史命运的好奇心加上推理小说的创作经验,使得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无论在选题或创作手法上都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小说取材几无例外的都是以中国历史为主题,写作过程也格外严谨,只要能收集到手的文献资料,几乎无所不读。以成名作《鸦片战争》为例,从动手到完成,便足足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再者,就写作技巧而言,他的历史小说显然深受推理创作经验的影响,他甚至曾经说过:“历史小说,广义地说,也是一种推理小说”这样大胆的话。这样的认知透过实践,表现在小说上的便是特重情节铺陈、场景转移,甚至不惜创造虚构人物,藉由虚实跌宕,营造出小说悬疑张力。这跟司马辽太郎以史论见长,以复原历史现场为目标的写作风格大异其趣,各擅胜场。这样的虚构转换虽然加深小说的可读性,但有人也不免怀疑历史的真实是否因此流逝?关于这一点,陈氏亦自有其一套看法:“身为一个常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家,在史料调查方面,我建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谨记史料往往是胜利者的纪录。胜利者常会将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抹除或重新修改。”

  ———既然史料都未必真实,那么小说家自然应该拥有更多的斟酌想象空间!

  傅月庵(台湾作家)
发表于 2007-4-23 2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在日的台湾裔华人多有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11:22 , Processed in 0.1145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