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不支持正名 扁强硬
陈总统说,美国的态度一如半年前他们对和平公投的态度而已,美国的态度是在传达中国反对的意见。但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反对就什麽事都不能做...
傅建中
陈水扁总统宣示二年内要把国公营企业现有的中国称呼拿掉,同时争取外馆也正名为台湾,美国务院立即表示不支持,还把台湾的正名运动视为「片面改变台海现状」,明白的反对。外交部长陈唐山说,即使美国反对也要做,看来华府与台北的龃龉,不仅在升高,而且已经表面化了。究其原因在於陈水扁自从二年多前推出「一边一国」後,即不断「推挤信封」(英文说法是push the envelope),先後抛出「公投」、「制宪」和目前的「正名」,小小的信封,容量有限,几经推挤和硬塞之後,都快破了,所以美国不得不煞车,明白告诉阿扁不支持他的正名运动,只是美国做得太少也太晚(too little,too late)恐怕无济於事,而信封最终免不了要破裂,也许有人要说,信封破了算什麽,丢了换个新的不就好了吗?
事情并非如字面上的那麽简单,这里的信封也得正名一下。事实上,push the envelope是二战末期美国空军试飞驾驶员(test pilot)使用的术语,这里的envelope指飞机的性能,并非信封。飞行员试飞时,都会把飞机的性能发挥到顶点,push the envelope一词应运而生。飞机的性能有其极限,禁不住一再被push过头了就会出事,最坏的结果是坠毁,机毁人亡,记得台湾研发IDF「经国号」战机时,不是在试飞时就牺牲了一位极为优秀的伍姓上校吗?伍上校把命送了,极可能是求好心切,push the envelope的结果。
管西方人不觉得名字是那麽重要,莎士比亚不是有句名语:名字算什麽(What’s in aname?)。可是美国务院对名字还是慎重其事,尤其是台湾的称呼,曾颁布内部的纲要(guideline),要政府官员一体遵行这份纲要叫做Taiwan Do’s & Don’t’s(台湾能做或不能做的,也可译做「能说的或不能说的」)。能说的是「台湾当局」(Taiwan Authorities),却不能说「台湾政府」(Taiwan government);能说「台湾」,但不能说「中华民国」,美国自己能说台湾,却不台湾驻美代表处使用台湾的名称,看来是自相矛盾的,其实美国的考虑及顾虑是很明显的,她怕一旦台湾对外正式使用台湾的名称,就名副其实的独立了。
这份纲要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规定不得用Taiwanese这个字眼,除非是指一九四九年以前台湾的居民。那麽形容词的Taiwanese不能用,必须用形容词时怎麽办?国务院规定以Taiwan’s代替Taiwanese,为什麽有这样不近情理的规定,大概是Taiwanese听来刺耳,易於触动中国人的敏感神经,美国务院对中共的体贴入微,真是无微不至。可惜这份纲要订得太琐碎了,一般美国官员很难遵守,以致「台湾政府」、「台湾官员」和「台湾是国家」等用语不时出现於美国官方文件中,总统和国务卿有时也会说溜了嘴,叫台湾为国家,甚至中华民国。
面对陈水扁政府一再push the envelope,美国除非采取断然措施,充其量也只能push it back(推回去),可是如此推来推去,这信封终究不免要破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一场人为的空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