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闲着时看了一本老美大牛分子生物学家的回忆录。里面有很多细节,很有意思。现将其中一则录如下:
该大牛学者在80年代在哈佛任教时,想要编一本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得到了很多大牛的响应,这些大牛并且都原意担任编委(其中包括好几个诺贝尔奖得主,比如:Jean-Pierre Changeux, David Hubel, Fancois Jacob, Niels Jerne, Konrad Lorenz, Massimo Piattelli_Palmarini等)。可惜的是,刊物第一年的启动经费40000美元一直没有着落。该大牛学者只好借用哈佛的LMB(laboratory of Molecular Chemistry)(80年代的名称,现在是否改名了不知道。读者注)的场地,勉力维持。除此之外,该机构还经常请牛人来讲座。不过,他说,来讲座的大牛都没有费用,只有啤酒喝。该大牛回忆到:
\" None of our guest speakers recieved a fee so that our total budget was exhausted bying beer for the speakers at the Windsor Bar across the street after their talks.”
去过美国麻省剑桥的人都知道,Windsor Bar是哈佛和MIT之间很著名的一个酒吧(当然是学生和平民消费的地方)。自然,因为钱被买啤酒喝掉了,刊物自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这个大牛也实在很可爱,心态也很好,在这种时候,也不忘记幽自己以默。
看这个轶事,很自然联想到国内的情况。在我的映象里,湖大的讲座大部分都是有讲座费的。若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来了,估计要去长沙顶尖的酒店了(可以买一顿饭可以买一屋子的啤酒*_*)。除此之外,我还联想到:
(1)老美的教授太笨。不会去忽悠钱。自己本身是大牛,后面又有那么多更大的“牛”喝诺奖得主在后面撑腰,少说也忽悠个千儿百万来,办20个刊物都够了;
(2)中国的学者太“厉害”了。什么牛都敢吹,什么钱都敢忽悠;
(3)要想挣钱,到中国来开讲座,嘻嘻,ge种情由就不讲了
我忽然想,湖大每年吃掉的(各种讲座,院系负责人巧立名目的“接待”和“报销”,各个处室的种种“接待”和“报销”),可以给多少诺奖得主大牛买啤酒来请人家讲座?但是,湖大这几年来,可来过几个大牛?
听说今年湖大的国家社科基金黄了。我想原因很简单:各个院系没有去招人。没有人,谁去申报项目,谁来帮湖大提升学术地位和声望?每年欧美名校毕业那么多的博士,中国的北大清华中科院也毕业那么多的好博士,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来湖大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