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1|回复: 0

[舞文弄墨] 骈文浅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13: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桃花主人

(一)

1、什么是骈文 骈文的前身是诞生在西汉时期的一种名为“连珠”的文体,许慎解释骈字为驾二马,这里暗藏了成双成对的意思,这在骈字的并旁中已经看出,在甲骨文,并字已经有了象连结二人相并立之行的意义。对仗在骈文中的特点是最具本质意义的,骈文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就在于它基本由对仗的句子组成,至于用典、声律、藻饰等特征在判断是否是骈文中不具根本特质,骈文的对仗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字数基本对等、意义基本对举、词形基本对称、结构基本对应。这样说来,只要是用对偶文词构成的散文均可视为骈文,而不论其古代的文体细类是什么,如赋、论、序、书、启、章奏、表、疏、檄、诔、碑、祭文、铭、赞等古代传统的文体,所以,只要是篇章基本用对偶文词构成的,就是骈文,反之,就不是骈文,赋中用对偶构成的骈赋,包括骈体律赋,都是为骈文。

2、骈文的历史 骈文这一称呼是清代以后才使用的。上面说的“连珠”是骈文的一个分支,是简短的骈文,连珠是骈文最早的一个称呼。骈文在魏晋以后逐渐形成最流行的时文,凡公犊、私牍及文章多用骈体,其与古代散文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当时称为今文或今体,梁简文帝萧纲的《与湘东王论文书》曾有: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敢之许。这种称呼一直到五代时期还在使用。齐梁之时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丽辞称呼骈文。唐柳宗元以骈四俪六概括骈文后,从李商隐开始用四六文称呼骈文,但事实上,骈文并非只有四六句,这样称呼骈文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到了清代,骈文中性灵之作渐多,掺杂散体也渐多,而以散体的文风运骈偶词语的作品也更多,于是逐渐有了骈俪体、俪体文、偶体、骈文等称呼,逐渐俗定成骈体文。 唐宋以来,骈文受到雕琢,绮靡或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等讥讽,这种看法的片面性,逐渐被人所看清,伟大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就是用骈体写的,魏征、陆贽等人的感奋人心的章疏也是骈文,至于六朝直到近代文人们的骈文更是数不胜数。骈文高度发挥了汉语的技巧,骈文将方块字组成的句式、对仗、谐韵、用典等化作了文字技巧,写得好的骈文,美轮美奂,又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二)

2、骈文的类型

骈文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模式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在字数上形成了一套可替换的固定格式,大概分为齐言单联型、齐言复联型、杂言复联型。

齐言单联型每联由对称的两句构成,有双三式、双五式、双六式、双七式、双八式、双九式等等,最常用的是双四式和双六式。

双四式是四言对四言的句型,如鲍照的《芜城赋》中:

东都妙姬
南国丽人

双四式节奏为二二节奏,偶字顿挫,四字一间歇,易于阅读,为最常见句型。

双六句为六言对六言句型。如王勃《腾王阁序》:

临帝子之长洲
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双六式的节奏有一二、一二式和二二二式两种,见上面例子。六言句有了三个或者四个节奏,丰富性和舒缓性增强了,这样与双四句结合使用,在节奏上可以使短节奏和长节奏互补,阅读上也可起到调剂作用,所以,四六句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骈文的基本句式。


齐言复联型

齐言复联型是齐言单联型的改造,在语义上,两对双式结构才组成一个语义整体,有四四式、六六式、七七式、八八式、四四四式等几种,其中四四式和六六式最为常用。

四四式是指出句为两个四言句,对句也是两个四言句,共四句四言句组成的对仗句子,如骆宾王《和闺情诗启》:

平子桂林,理在文外。
伯谐翠鸟,意尽行间。

四四式比双四式在容量上丰富了许多。

六六式是出句为两个六言句,对句也是两个六言句,共四句六言句组成的对仗句子。如宋方岳《贺李右史启》:

虽莫陪鸳鸯班,肃上宾荣之贺。
傥得与牛马走,愿窥帝典之晖

这也比双六式在容量上要大得多。

杂言复联型

杂言复联型是齐言句型的变异形态,它由长短不同的句子组成。这种杂言复联形态以四句(即出句、对句各为四句)为主,以六句(即出句、对句皆为六句)为辅。杂言复联型中,可根据句子的奇偶组合不同分为奇言复联型、偶言复联型、奇偶复型三种。

奇言复联型指出句全由奇言句(三言、五言、七言、九言等)组成的杂言复联型句子。主要有三五式、三七式、五七式、七五式、九七式、三三七式、三三九式、三五七式等。如三五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偶言复联型是指出句和对句全部由偶言句(四言、六言、八言之类)组成的杂言复联型句子。主要有四六式、四八式、四十式、六四式、六八式、八四式、八六式、四二四式、四四六式、四六四式等,其中四六式和六四式使用最多,四六式如王勃《腾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宜坚,不坠青云之志。

六四式如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

龙伯高之故人,出言有所。
公孙述之刺客,相待何轻。


奇偶复联型指出句和对句为奇言句与偶言句混合组成。它主要有三四式、四五式、四七式、四九式、五四式、五六式、五八式、六五式、六七式、六九式、七四式、七六式、九四式、十七式、三三四式、三三六式、三四四式、四四七式、四七五式、五五四式等,由于它是奇偶交织,节奏上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常用的有四五式,四七式,如唐张说《洛阳张司马集序》:

汉王问策,知帝者之师
楚子闻名,实诸侯之选

又如:李商隐的《为李贻孙上相公书》:

亚夫据吴,惊东南而备西北
韩信击魏,舣临晋而渡夏阳

这些句型是构成骈文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元素。句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骈文的内部调整变化与发展反映了骈文在古文写作思潮中的影响下所进行的自我调整。

(三)

骈文的修辞

对仗是骈文的最大的修辞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声韵、典事、藻饰等修辞形态特征。骈文是由对仗句子联缀而成的,从语法的表面形式看,对仗可以有当句对、单句对、隔句对及长联对四种。

当句对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单句对如:瘐信《春赋》中“马是天池龙种,带乃荆山玉梁”。

隔句对如: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中“河洛古树,无复残花;洛浦寒烟,空掠坠叶”。

长联对如白居易《征君洪涯子图赋》中“矫矫征君,居幽行闻,朗咏尧年之日,栖迟姑射之云;英英时节,好奇艺绝,窥穷图绘之能,写得隐沦之哲”。

如果从语言词法形式上看,对仗又可分为正名对、异名对、虚字对、叠字对和数字对五种方式。正名对指同类事物的对仗,异名对指不同类(异类)事物的对仗,虚字对指运用虚词的对仗,数字对之运用重叠词的对仗,数字对指以数字做对的对仗。

如果从音韵技巧上分,队长又可分为双声对、叠韵对和双声叠韵对。双声对指连续两个字运用了相同声母的对仗方式,叠韵对是指连续两个字运用了相同韵母的对仗,双声叠韵对则是指双声词对叠韵词或是叠韵词对双声词的对仗。

如果从描写角度来分,对仗又有方位、颜色对、人名对和典事对四种。方位对即以方位词作对的方式、颜色对即以表示色彩的词最对的方式,人名对即以人名做对的方式,典事对即出句对句均用典故的对仗。

骈文对仗形式的多样化使骈文在阅读上与感觉上变得更丰富多彩,骈文的对仗具有平衡、对称、稳定的效果,这很符合中国人中和的审美观,而对仗在古代还具有赏玩与创造的游戏性,古代文士在对仗的锻炼中获得了娱情的满足。

声韵也是骈文的修辞特征。声韵虽不是骈文必备的修辞手段,但却是骈文较常用的修辞手段。骈闻声韵的内部形态有三种方式:一是平仄对应关系,二是粘接关系,三是押韵关系。骈文的平仄对应较之律诗要宽松,它不要求每一个字都要平仄对应,一般只在节奏顿出做处理,且没有固定化,往往根据具体的文句做要求。骈文的粘接关系与律诗类似,它目的是要在音韵上构筑上下贯通、融合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每一联的出句最末一字的平仄格律与上一联对句最末一字的平仄格律相同。如果是复联型句子,则要求出句的第一单句的最末一字须与上一联对句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同,并且在复联型对仗内部,出句第二单句的最末一字与对句的第一单句的最末一字的平仄格律相同。这样,通过其平仄格律的同一性而达到了粘接的目的。由于这种粘接关系而相对削弱了每一对仗句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也就达到了文章音韵即抑扬顿挫又流转畅达的效果。
骈文的押韵关系指押脚韵,它没有固定规则和格式,比较自由、随意,可以句句押韵,亦可间隔用韵,或中间某一部分押韵。它可以一韵到底,亦可轮换数韵,没有多少限制。骈文声韵的修辞特点使骈文具有诗化的特性,使人更易于诵读和记忆。

用典事是骈文修辞的又一形态特征。骈文用典大致可分为两类:事典和语典。用典的方式主要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活用等几种,用典的手法主要有人名引用法、地名引用法、中心概括法、以偏带全法、原文照录法、局部改动法。骈文用典可以说是古代文学用典之极致。之所以从创作者到接收者都喜欢这种修辞方法,是因为用典可以拓展骈文的内在容量,这种内含式拓展丰富了骈文的语义内容,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这种用典适应了传统文化心理中重经验的表现,有助于显示作者的才学功力。

骈文的藻饰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包括色彩藻饰、形态藻饰、数量藻饰、比拟藻饰、摹状藻饰、铺排藻饰等角度及手段。这种藻饰强化了骈文的艺术美、突出了华美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1 04:46 , Processed in 0.0579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