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5|回复: 3

建筑史的维度还是建筑师的维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13: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浩瀚烟波中,赖特(1867-1959)、格罗皮乌斯(1883-1969)、密斯(1886-1969)、柯布西耶(1887-1965)及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五位大师的身影绽放着灿烂的光芒,他们夺目的建筑创作与深刻的建筑理论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丰厚的阅读资料,至今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建筑史的解读,这种借嫁在历史维度上的诠释,却常常会因为焦距的长短而发生变化,定焦于历史的人物与事迹而有所忽视他们身后细致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实际入微的客观因素。在建筑的史学研究中,是应该局限于作品的表象意义或“诗性”成分,去用浪漫的情感美化个体的“伟大”,还是应该将“人”的地位至于“史”的当时当事之中呢?是用建筑师的思考维度,还是用建筑史的思考维度去考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者,对五位大师的客观评价,应将其放在时代背景之中,逐次剖析他们为什么能成为这么大的大师。

一、就创造力说事
让我们躺回这彪炳千古的五位大师怀中,作为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运动旗手,他们的盛名本质原因在于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毅然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用激昂丰沛的创造力成就一番大“师”业。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博顿把创造力分两个层次和三种方式。她认为与其问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想法是不是全新创意,不如问这个创意在什么层次上以什么方式出现。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既可以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也可以是对于思考者本人的全新。博顿还认为创意的三种方式包括:重新组合,探索新领域和改变规则。全新组合的可能性有多少可以用数学变量(variable)的个数来衡量;探索新领域并不一定就要开疆辟土。这就好像说不论你对你生活其中的城市多么了解,也总还有你探测不到的犄角旮旯存在;规则的改变,相比之下往往要采取与过去彻底决裂的激烈的革命性的行动。王守之先生在其所著之书《世界现代建筑史》中表示: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从客观上讲是工业化的成果,从意识形态上讲是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社会工程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内容是民主的、社会的、大众的、为无产阶级的、批量生产的、低造价的、无装饰的、现代工业材料的、现代构造的。撇开这里的意识形态范畴不说,单提炼受之先生话中的几个表语:大众的,批量生产的,现代的。从这三个词汇,置于五位大师的建筑实践与建筑理论上再思考,可以这么说: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结合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与社会实际要求,运用现代材料与构造方式告别了陈旧的建筑营造规则,探索出了一条建筑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一个激烈的变革过程中,欧洲古老的贵族阶层、学院教育体系与社会普通民众捆裹着巨大的原有审美标准与生产生活资料,立于楚河之边,而在汉界上的新兴力量,五位大师所面临的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说,他们成功了。在这里没有必要用黑尔格、马克思及法兰克福学院的思想作为论证去说明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五位大师,他们是一个人在战斗吗?
他们不是。

二、一群人还没倒下
如果说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在学者的反复论证中大致肇始于20世纪初期,以德国、法国、荷兰、前苏联、芬兰等欧洲国家中的小部分具有民主思想,左倾趋向的知识分子精英为主要活动力量,但是如果回溯这股猛烈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应该将其再往前推50年左右,19世纪中叶的建筑家们,如英国的帕克斯顿、德国的辛克尔、法国的勒•杜克,美国的查尔斯,俄国的苏卓夫,他们对于建筑与建筑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结合当时欧洲大陆国家及新大陆美国迅猛发展的工业技术和人的审美惰性,当时的主流建筑虽然以复古(哥特、维多利亚等)风格为主,但已经开始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来解决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问题,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的矛盾在这里以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得到了折衷处理,当然,这是放在现代语境之中,当时建筑设计的思考方向还是以古典形式的技术诠释为主,如辛克尔就非常自信的说:“如果我们将古希腊的建筑精神原则引入到我们世纪的具体需求中去,那么,我们对于正在讨论的问题就会有确凿的答案。”(If one could preserve the spiritual principle of Greek architecture and bring it to terms with the conditions of our own epoch…the none could find the most genuine answer to our discussion),但随着新的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这条路是技术的活口,却是形式的死路。原有建筑形式无法与发展的社会展开合理的对话,肯定扛不了多久了。
1 9世纪中叶的建筑营造实现了技术的建筑运用,后来的人要超越就必须在技术运用之上去承诺新的建筑形式与创造新的审美体系了。于是我们可以听到,世界之交的嘹亮号角开始吹响了。
在这个还属于精英文化的战场上,一群人还没有倒下,另一群人也站了上来,


三、一群人也站了起来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建筑创作在考虑到艺术美学的同时必须得到完整的技术支持。也可以这么说,绘画艺术的创作所需要顾及的客观因素较建筑艺术要少。在西方的传统绘画艺术历史中,宗教道德性的观念训诂、装饰美学性的视觉取悦,再现写实性的表达方式一直占据着占据着主流话语权,而后,经过十六世纪德国的丢勒、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十七世纪荷兰的维米尔、十八世纪法国的夏尔丹、十九世纪荷兰的梵高、法国的高更、挪威的爱德华•蒙克等画师的探索突破,到了二十世纪初叶,与社会各个领域类似。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现象。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不一而足,一时蔚为壮观。
与此同时,强权政治的高效马达开始显效,社会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旧有的生产模式、社会结构及交流方式,财富的不均与新阶层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问题很严重,未完善的工业化生产雏形也饱受谴斥,十九世纪在英、美两国以拉斯金为领袖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在欧洲大陆以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新艺术”、“分离派”、“青年风格”等运动应运而生,以图“顶”住传统手工艺下的精细失乐园,绘就一篇美妙的篇章。
而在建筑领域也一样。与德国有着深刻关系的原奥匈帝国阿道夫•路斯,瑞士费尔德,德国贝伦斯承前启后,齐头并举,这些都与绘画艺术的发展及“新艺术”和“工艺美术”运动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这样看过去,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全新的世界艺术发展地图,在生产力明显领先的西方世界,从东边俄罗斯帝国到西边的新大陆美国,横过大西洋,艺术创作的火焰正炽热地燃烧着人类对于未来的向往与奋斗,
然而从根本上而言,这些运动在宣传文本上可以说一种追随式样的逃避,无法根本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质,不尽千古英雄泪,大江还是要东去,新的设计方式出现势所必然。在新的艺术运动大潮之中,有很多人也意识到这点,但是他们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后人列入这些运动的阵营之中,这群人在当时当地只是认真地思考,不懈的探索,扎实地实践,纷纷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于是,他们站了起来。
那群站起来的伟岸身影中,五位大师就这样开始长高了。

四、五位大师开始长高了
如果提到这五位建筑设计大师,从时间角度上来看,首先跳出来的当推赖特。1889年,赖特开设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然后开始了所谓的“草原住宅”实践,他以功能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并没有摈弃建筑肌理的文脉表达与结构之美(form and function are one)。这两点的很好结合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并使他一时显得无懈可击。在他崛起的同时,地处大洋彼岸的当时西方文化的正统欧洲,德国人格罗皮乌斯在“工作同盟”强大的智力支持下设计出了堪称得上是现代建筑的第一个典范——法古斯工厂,继其之后,格式又开创了包豪斯,宣读了建筑教育的世纪宣言。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群聚集了当时欧洲一大批建筑行业的皎皎人才,可以被视作现代建筑的凯旋门,而后在1926-1931年年间,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的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德国人密斯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瑞士裔法国人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被世人摆上世界建筑的T台秀场。批量化标准化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新技术新结构的逐步运用成熟,新空间概念新建筑形式的拔地而起,强力改变着旧有建筑的审美理念与营造方式,现代建筑迎来了自己的高潮,这五位巍巍大师,赖特的独善其身,格罗的“为人民服务”,密斯的“少就是多”,柯布的“住宅就是机器”,阿尔瓦•阿尔托的“信息、表现、人文风格”三大理论在坚持不懈地建筑创作实践中引领着建筑的发展潮流,完善着自己在建筑界实力偶像的地位,像补了钙一样,都长得贼高贼高。
但是,他们是真的这么高,还是踩上了高跷?

五、真的这么高
如果以现在的建筑创作水平来衡量,五位大师的设计水平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倘因为如此,有人驳斥他们的设计能力,那只能说明自己的无知,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一味拔高他们的个头,那更会有失偏颇。很多人批判包豪斯分子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但是静下心来想一下,真正对建筑行业发展起着最大作用的正是这些包豪斯分子。法古斯工厂的外在形象创造出了工业建筑的典范,使工业生产的崭新形象与要求在外在的建筑形象上具体化了,简洁、透明地体现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与外放;包豪斯更是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结构基础,把以观念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地表达呈现了出来,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密斯的“通透空间”的创造性空间概念通过结构与材质的完美搭配灵动地回应了陈旧的封闭与堵塞,钢结构的合理应用与相应的全新建筑形式不正是当时的社会之歌吗?很多人拿“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说事,但看一下柯布西耶先生的全文,说得时尚点叫上下文(context):
“飞机,
飞机是精心选择的产品,
飞机的教益在于那个指导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逻辑,
住宅问题现在还没有被提出来,
但确实存在住宅的标准,
机器本身包含者经济因素,
它有助于选择,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同时可以回顾一下1923年《走向新建筑》出版时上下十年左右柯布希耶“大师”的建筑实践,在经济因素之外,“机器”这个概念在柯布的表达中更重要的是指处理现实问题的逻辑关系,而这种关系,现在依旧不自觉或者不自愿在建筑行业存在着。很多人又批判密斯做得东西太冷太方,将城市柔和的古典韵律天际线削成了摇滚声色的几何线,但是我们又要问一下,这些都是密斯一个人做的吗?美国的斯东,SOM的作出的贡献可能更大。为什么密斯在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执着追求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信徒将这个概念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会有那么多方盒子大厦屹立于曾经的美国芝加哥学派“装饰运动”建筑群体之中?是密斯的原因吗?诚然不是。
新材料,新结构,新形式,新速度,密斯品质,孜孜追求。
其实,格罗皮乌斯在创建包豪斯的时候并非想去创造一个建筑模式的生产团队,他反对抄袭、模仿、一成不变地因袭古典的方法,强调产品、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它应有的形式,只有达到最好的功能,也就自然有最好的形式。他一再强调:只有受过严格高等训练和教育的设计家才能够“把灵魂吹入死气沉沉的机械产品躯体之中”(breathe a soul into the dead product of the machine),“将灵魂吹入机械产品”,这是很诗意的词汇,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不说,单说将灵魂吹入机械,这是明显在强调人的自主创新。现代主义建筑一致肯定功能与形式的一致,模数化生产模式节约了大量的材料成本与建造时间,低造价、低成本的建筑很好回应了当时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所带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的最大贡献在于与过去西方的希腊、罗马、哥特、巴洛克、洛可可、维也纳等诸多形式来一次革命性的决裂,现代主义建筑要以属于自己时代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营造规则书写新的建筑语言,这五位大师的确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他们做到了,在这里,要向他们致敬,他们真的很高。
但他们被人捧得更高,真有捧出来得这么高?

六、真的有这么高?
如前文所述,在五位大师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人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思想理论领域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与实践,而在五位大师建筑创作的当时,也依旧有无数的人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与追逐。在这里,应该说一下绘画对于建筑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伊始,绘画艺术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全新旅程,十九世纪下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电气化和新的城市面貌鼓舞了人的信心,更包括那些敏感的艺术家们,以意大利巴拉1909年作品《晚上的街灯》作最好的诠释。而在这些艺术风格中,以纯粹抽象的色块及线条作为表达方式的构成主义和将时间的概念引入二维视角的立体主义绘画艺术对建筑行业发展最为深刻。前者可以以俄罗斯人马列维奇1909年的《黑色正方形》和荷兰人蒙德里安1922年《红黑黄蓝》为代表作品,其明显可以反映在德国人密斯1923年乡村混凝土住宅方案,荷兰人里特维德1924年的乌特勒支住宅和德国人格罗皮乌斯1926年托滕居住小区。而立体主义的影响在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草图中更为明显,同样,赖特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风格绘画作品中吸取灵感,(这对于西方人而言可以说是新的绘画风格)。绘画艺术,作为当时艺术的先行者凝聚了许多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创造革新,也为建筑艺术创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此同时,在建筑领域,前人的探索也积淀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厚的基础。20世纪初叶,社会进步,艺术发展,工业成熟,应当是建筑开始厚积薄发的时候了:五位大师,他们绝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与众人一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更作前行:美国人赖特深受西斯比、路易斯•沙利文与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与远在加尼福尼亚的奥地利移民查理斯•努德拉在新大陆打上了几个点,一群人聚了起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与密斯久受德国古典哲学的浸淫,在阿道夫•路斯,费尔德,贝伦斯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前行的方向,与“工业同盟”的同仁及包豪斯麾下凝聚的大量杰出设计人才一起奏响新的篇章;瑞士籍法国人柯布西耶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巴黎路过了法国室内设计师皮舍尔•夏洛的玻璃砖住宅,结构工程师佩雷拉的南锡圣母院,结交了诗人保罗•米德,画家费尔南德•烈日,拿着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决心让愚者智慧,让贫者财富,开始走上自己的神坛;远在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作为唯一一名持有专业本科学历的大师,在北方的赫尔辛基向南方的比利时设计师菲尔德投下了崇拜的目光。同样,在这五位大师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奋斗,苏格兰人麦金托什在故乡高地苦苦把守着民族之魂,西班牙人高迪用轻松柔软的自然笔触描绘加泰罗尼亚应有的独特气质,德国人门德尔松1917年用爱因斯坦天文台表现着曲线的魅力,意大利人特拉尼1932年用法兰西政党办公楼唱着玻璃盒子前的狂欢。
流派是静止的,时间是一起的。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执著追求而奋斗,多少人在前行中不断交流、不断学习、不断影响,理念在传播中得到更新,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不断进化。
在我们的面前,又一幅新的艺术地图徐徐展开,时间的轴线上,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而点与点之间的线也同样交错相生,密集而成。如果看这张地图的立面,密密麻麻的点早已堆积成一个地形,是高原草原气候,平坦偶有青色灌木丛。如果看这张地图的剖面,取“建筑—建筑”剖切线,形成的地形应该是丘陵,不是山峰。
五位大师在丘陵的几个坡点,缓缓上下。
没有那么高,也不要那么高。

七、不要那么高
五位大师相继离我们而去,但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已经深深进入我们的心中。历史很喜欢开玩笑,在运动的当时,五位大师并不是一致团结,都说自己的作品是现代主义,其中尤以赖特与阿尔瓦•阿尔托为甚。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将一群人做类型学的分析,对其中的个体研究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人禀赋,生活体验,教育方式等原因,差别是很大的,他们聚在一起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域原因,更是因为他们都在为他们的时代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在思考,思考让他们走在一起。对五位大师的集中高度评价,或者单就“五位大师”这个称谓,会造成一个误区,一个将“人”的地位拔高到与自己的时代不相符的误区。现在的我们,没有了时间的压力,可以很轻松地说谁谁谁怎么怎么强,怎么怎么伟大,怎么怎么诗意地栖居。但是回到当时当地,我们真的能够分析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能够这样做,是他的一个人强,还是和他在一起的人都很强?个体的力量永远有限,而团队的力量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倘说他们乃集时代的大成者,可以,但更不能忘记和他他们一起的更多人的贡献。临于时间之上,看着20世纪初叶到中叶美丽的世界艺术地图,或者更大一点从不同的“术业”中一起去看,每一个人的地位都应该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现代主义运动,泱泱多少大师,很多都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了,但他们都努力过,成就过,这就够了。
大师的离去不会影响建筑设计的发展,他们的思想留了下来,更多的“他们”的思想也留了下来。他们身后,建筑的发展以更为多元化更为繁荣的景象绽放在世界的每一块土地上。

八、每一块土地上
现代主义运动和社会大背景有着极为深刻的关系,西方一脉相承的文化结构可以让现代主义以及之后的国际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林林总总的运动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在本文的从始至终,在前文中,笔者一直在强调作品作者的国籍与创作年代,因为我希望能够将大师的位置搬回到自己的那一块,而不是飘上天空,一味诗意的赞歌或全情的崇拜是不好的。批判是看待事物的合理要求,任何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主义的生产或运动都与地域文化的时代要求休戚相关,而真正的创造力核心,对于建筑营造,如博顿所言,更多在于新领域下规则的改变。五大师发出代时代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别的大师代时代发出的声音可以不听吗?
五位大师要听,别的大师更要听
20世纪中叶国际现代主义的高潮与实用让我们忘记了五位大师本身的想法,更让我们忘记了和他们在一起奋斗的更多的大师伟岸的身影。当西方的主流文化侵袭地球每一块有人类存在的地方的时候,要听一下第三世界国家被“开化”后不同地域的声音,墨西哥,非洲,印度,中国,日本。当事情一下子摆得太大人就往往不会落实下来,当一个“国际”人在堤中海的死引起了这么多人关注的时候,谁来看一下我国现代主义起步时那些大师自己的拼搏啊,吕彦直、梁思成、陈占祥、华揽洪等等,太多太多,他们的历史价值一样应载入史册,不到世界,也应归于中华。

九、载入历史
文化的传承是思想存在的资本,当时当地的想象承托人类发展的骄傲。历史是时人的历史,更是时事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更不是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的深刻含义在于继往者造盛世,开来者之坦途。建筑史是“史”的思维,不是“师”的思维,大师的存在除了满足人内心的偶像崇拜欲望之外,他们开创的思想更应该为我们铭记。思想,是脑袋里在不断转的东西,是和很多人一起搞出来的东西,是源于当时当地的客观要求,是源于内心的文化启迪。其思想之精华者,在历史的大江东去中,自然会洗出来。
当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地域文化的人情觉醒开始展现了出来,轮回啊轮回,否定之否定,这些说多了就是扯淡了。什么寂寞啊孤独啊去做广告文本吧,别太说出来了,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将内心的属于自己时代的属于自己文化本源的东西展现出来吧,一点点就可以。现代主义是什么?让我们再听一下密斯大师建完范斯沃斯住宅后作为在法庭上的话:
“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
我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
特别是我们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
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
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
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
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
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点,
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愿承担一切损失。”
历史也喜欢开玩笑,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群星璀璨一样,再过一百年,又有多少人会清楚现代主义的那么多顶尖阵容呢?建筑大师一个一个将为人所淡漠,个别“诗意”者却开始走进少女的心中,无论谁消失或者谁永恒,他们那时候一群人所凝结成的建筑思想,成为人类建筑历史前行的鞋垫,永与我们相伴。
这样,也就够了。<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9857]]]></a>
发表于 2007-7-6 1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脑壳痛..<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9857%26position=1]]]></a>
发表于 2007-7-7 0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事造英雄
这些人的成功多是外部的环境诉求与自我展现欲望的结合
在宏大的背景下
个人的作用显的渺小了<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9857%26position=2]]]></a>
发表于 2007-7-9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现代文明的魅力,就在于正视一个真实的时代,从十几岁开始迷恋包豪斯,来湖大这些老楼是最后一个诱惑。湖大有很多融合了德国现代主义风格和中国元素的建筑杰作,只是正在老化,北楼和大礼堂都是其中经典

现代主义,或者说正视技术根本意义的现代艺术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它或许等于之前所有时代艺术价值的总和。无论是倒退还是前进,现代文明是独立的,超越东方或西方,它从根本上悖反之前所有的时代,建筑是这样,文学是这样,思想乃至我们整个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这样,不看清这一点,不认清现代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概念,那么出错是必然的

福特所开启的时代无论好坏,都是我们生存其中的唯一时代<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9857%26position=3]]]></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9-27 20:53 , Processed in 0.17438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