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6|回复: 2

[转贴]别了《新周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3 15: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刊。2004年12月5日,出版七期的〈新周报〉因为内外压力,被迫停刊整顿!2004年12月10日,主编赵世龙挥泪痛别〈新周报〉,带着满腔的遗憾与伤感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飞过

PS:〈新周报〉社长冯小平已于前即日辞职!


纪念文章一:《新周报》宣言:理想与责任使我们炫目诞生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关头。体制的冲突,现实与矛盾,社会多层面的断裂,注定了它是一个新闻倍出的时代。
   在日报、晚报、都市报的日常“快餐式消费”之外,人们需要一种深度;在财经报专业枯躁之余,人们需要综合新闻的资讯赏娱;在厌倦了千人一面的周刊、周报之后,人们需要视角独特、思想新锐的“耳目一新”。
   在知识爆炸也同样是信息过剩的今天,国人需要获得的不仅是财富,更需要收获精神空间;读者希望能从纸面透视时代的脉动,了解变革的趋势,探求事实的真相;渴望知晓如何开拓自身前途,如何维护与发展个体利益。
   时代需要媒体提供一种引领式的穿透力,读者渴望一份精耕细作有品质的深读纸媒。
   应市场与读者的呼唤,承载***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把处于散、小、弱局面的中国期刊做大做强”的希望,期刊大鳄知音集团,斥资5000万打造《新周报》,吹响了中国期刊集团全面转型、向传媒集团进军的第一声号角,将于2004年收获的金秋季节炫目诞生!
   《新周报》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高地,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设五个记者站,揽四方传媒精英,立足楚天、思谋全国,办“中国最好的新闻周报”。
    秉持民间视角、注重启迪民智、诚造社会公信、践行理性客观;不作单向的传声筒,不迎合强权,也不一味批评对抗;注重办报的建设性与贴近性,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互动。
   以独家调查,深度报道,时政解读、权威评论、国际新闻以及历史钩沉、人文地理、文化、体育、娱乐等综合内容,服务最广大的民众,向读者提供深入、全面的资讯。
   我们立志成为社会的守望者,时代的良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社会,以“真相就是力量”为新闻内驱力,在体制内行使媒体的“第四权力”,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倚天照海、凭栏观微。在时代与历史上的用心刻录,注定我们将成为非凡的记录者。
通过我们手中的纸与笔,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洞见中国的未来。
    新周报人就是这个传奇的创造者、这段历史的书写人!
   《新周报》定位于中国报业未来市场份额最大、最具公信力的全国性综合类新闻周报,宣称\"做中国最好的深度高端新闻周报\"。团队成员现有原《南方周末》多年流散在外的精英骨干,央视记者,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外滩画报,21世纪报系的多名精英,另有广州上海西安成都武汉等各地知名媒体的深度报道记者编辑数十人,这些报业人才就地安置在全国五大记者站,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五站。就近采访就地经营与发掘新闻题材。目前,这个团队某些方面的综合素质已经超过了现在的南方周末团队。


--------------------------------------------------------------------------------


《新周报》十大牛人
第一牛人:赵世龙,2003感动中国的八大风云记者之一,此君可谓《新周报》的精神领袖,他应该算是一代流浪记者的代表人物。(特别说明:系大龄未婚老男人)
第二牛人:杨海鹏,原《南方周末》著名调查记者,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见解的职业新闻人。
第三牛人:占才强,曾经数月‘卧底丐帮‘做新闻,原楚天都市报知名记者。
第四牛人:李小鸣,原《21世纪环球》新闻一部主任,其人的思想犹如他的身体一样厚重。(特别说明:系大龄未婚老男人)
第五牛人:王甘霖,传媒圈的风云人物,此君的对新闻的追求多年不易。
第六牛人:喻尘,中国首位公开报道河南爱滋病问题的记者。普利策奖惟一提名的中国记者。
第七牛人:黄建伟,圈内资源奇多的资深编辑,《新周报》核心编辑力量
第八牛人:鞠靖,原《外滩画报》猛将。《南方周末》2003年度评选的风云人物。
第九牛人:韦洪乾,原南方周末主力,现任《新周报》评论部主任。
第十牛人: 高英雄,原外滩画报、东方早报知名记者。



已经出版7期的〈新周报〉各头条:

第一期:黑龙江掀起肃贪风暴!

南京师大音乐学院女生停课陪舞事件调查

第二期:

贪官坏了苏州“百官共廉”

第三期:

杭州:土地官司谜局疑影重重

安徽师范大学六千欠费生被上网展览

第四期:

消解绿化大省的债务之痛

第六期:

“11.28”铜川矿难记事

女播音员死在副市长家床上

第七期:

贵州“石漠化”生态危机调查

“中科院博士网上求助”真相


(第七期报纸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有公开发行,从机子上面下来,就被锁在仓库里了)

据悉;前《南方周末》的记者杨海鹏将继任第二任《新周报》主编!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15: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逼走了赵世龙?
  
  
  深圳青年作家俱乐部评论员:清风明月
  
  
  
  12月10日,笔者突然听到了新周报主编赵世龙离职的消息,经在深青证实后,有点吃惊,虽早有耳闻赵意欲出走的风声,却没料到竟是如此之快。
  
  赵的出走似乎早有欲兆,早在不久前,新周报因故停刊时曾打出了因办公室搬迁的说辞,但这并不能隐瞒新周报面临的困境。针对赵的出走,深圳青年作家俱乐部有关人士曾指出,赵离职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来自官方的高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这压力足以使知音集团望而生畏,而赵作为采编系列的领导,必将首当其冲沦为牺牲品;
  
  其二是资方的原因,作为一家因经营杂志而著称的传媒集团,知音在报业经营上似乎并不那么让人看好,而在短时间凭借投出的5000万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心怀新闻理想的新闻人,与知音文化、经营、风格上的磨合还需要一段时期的过渡,在新周报初创刊的这段时间内,细心人不难看出,无论从版面还是从内容上,新周报或多或少的隐藏着一些杂志的影子,这杂志与知音总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点,新周报采编过程是否夹杂着知音集团的直接干预尚待确认,作为一家“资方老大”即使干预也是可以理解,但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新周报内部摩擦的因子呢?
  
  三是赵本身的原因,如果说赵是因本身原因出走,这也未免牵强,作为一家公开叫板南方周末的新周报,我想赵世龙投奔知音应该不能认为仅仅是看上了那5000万的投资和主编的职位。一个屡挑黑帮,坚持多年,仍矢志不渝的硬汉记者,开初还踌躇满志,几个月不用就象一只垂头丧气的公鸡开溜,我想这应该不是赵的风格。显而易见,赵的出走用外力所迫的解释更为合理。
  
  那么,究竟是谁逼走了赵世龙?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代,很多新闻工作者,往往都带着某种个人英雄主义和新闻理想主义的色彩,无论是以前的赵世龙,还是现在的赵主编,从新周报记者采访被扣,新周报屡屡嚗出反面报道可以看出,赵仍然还有几年前的影子。即使当赵从一名记者爬上了高层管理者的位子上,即使无论他戴上多少个面具,赵的特征仍然能在新周报的细微之处得以觅见。
  
  作为资方,知音杂志的成功笔者无可辩驳,内容暂不敢妄评,但经营上,知音还是比较成功。如今传媒的集团化运作使知音在重视采编的同时也不能轻视经营的问题,据笔者所知,新周报初创时的发行远远不能跟采编同步,这个问题与南方都市报创业初期攻占深圳区域的发行有着某种形式的相似,而新周报的广告,无论从每一期的广告量来看,(即使算上所有的广告都是有偿的),还是从新周报刊登广告的商户来看,新周报的初期运营即不能因广告与采编有效组合提升新周报的档次,更不足以填补投资的亏损,这也是办报投资周期的常识。因此新周报的初期运营不是很乐观。
  
  作为一家曾经以经营杂志为核心的知音集团能否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这个报业全新领域的压力,或者以成熟的报业运作阅历来接受这个现实,这对知音的决策层来讲不能说不是个考验。5000万资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运作新周报的过程中,知音集团面临的将不仅仅是来自运营的亏损、来自竞争者的攻击、来自嫉妒者的谩骂,而且知音面临的也将是所有中国具有新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意识形态、政治环境,还有一些不甚好说的利益集团。新周报,一个尚显稚嫰的小子,当他一出生,他就面临着被封杀,被停刊,主编出走的尴尬和困境,经此一劫,新周报还能走多远?
  
  而在此时赵的出走也将变得不难理解。
  
  在12月10日的晚上的近10:00,新周报的一个同仁给笔者发来一个大哭的头像,想必此时仍然滞留在武汉的新周报同仁们心中仍然一如寒冬的萧木一样萧瑟。
  
  新周报的张扬几乎尽人皆知,无论从稿件的选题,还是在网络上的炒作,新周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对新周报的评论,赞扬有之,批评建议有之,谩骂也有之。这纷纷扬扬的声音背后,隐藏的似乎并不复杂。笔者相信,这本不平静的一切,将随着新周报的停刊和赵的出走,将会再次掀起一场纷争。
  
  无可否认,倍受争议的新周报受到了弱者、所有需要被关注和被拯救的人们的欢迎,无论新周报是优秀还是拙劣,他们都对推动舆论监督的发展、社会民主与法制的进步贡献着一份积极的力量。无论今后的新周报存在还是灭亡,这段时期的新周人都将被人们所永久铭记。
  
  然而又是这么一群新闻人,他们穷困潦倒,他们四处流浪,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或许就是一腔正义的热血和理想,那么,当他们的青春被耗光,他们淋漓的热血挥洒怡尽,谁又来关注他们?
  
  如今,赵离开了新周报,从单纯的意义上讲,他离开的仅仅是一份报纸,但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赵的出走不应也不该是那么的苍白。
  
  赵走了,他还能走多远?千千万万个赵世龙们还能走多远?
  
  祝愿赵世龙一路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15: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7期报纸,偶有幸买到过其中一期。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17 01:25 , Processed in 0.0707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