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2|回复: 1

[舞文弄墨] 秦始皇陵墓之谜(转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0 16: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古队发现的“劳工墓”
    王建新说,这次发现的这具遗骸,主要能够在证据上补充在秦朝时代,我们中原地区与传统意义上的西域地区已经就有贸易的往来,并且还有人的往来。
    推测一:新疆人
    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在古代都属于西亚,所以新疆的部分地区的居民也属于印欧人种,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欧亚西部特征”。这具尸骨可能是,秦朝时来到中原地区的新疆人。
    中原地区主要是指当时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新疆地属西域。王建新主任说,从史书上记载来看,直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知道西域那个地方还有36国。虽然秦朝的史书上并无这方面的记载,但是早在商朝或者说是更早的时代,中原地区就和西域有贸易上的往来。和田玉是很早就引进了中原地区,而和田玉的产地正是新疆,除了玉器之外,还有雕塑等物品的交流。这种物的交流主要以人作为交流的主体,所以说人之间的往来肯定也是有的。
    推测二:其他国家的人
    除了新疆,更西的地区也有可能进入中原地区,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其他原因,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段清波解释说,凭借DNA鉴定,还无法确认这具遗骸究竟是哪一国的人,由于这具遗骸的保存已经不是很完整,所以很难对它进行样貌的复原。地中海沿岸的地区和两伊地区都属于印欧人种,所以他们出于某种原因进入中原地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推测三:印欧人种的后代
    由于物件上西域地区和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早在秦朝之前,这具遗骸是不是第一个来到中原地区的人就很难推测。王建新还提出了另一种推测,也有可能这个人的祖父来到甘肃,他的父亲来到陕西,而他进入西安。这样说来,他就是西域人进入中原之后留下的后代。
    无论是哪一种推测,王建新总结道:“是一个人出于某种目的来到中原地区,可能进行贸易往来,或者是其他原因。但是他在中原地区犯了法,由于秦朝的刑罚非常残酷,他被判服劳役,所以就开始修建秦始皇陵,后来就死在这个修建地,就被埋起来,直到后来被我们找到。”
    “洋劳工”DNA如何测定?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智,利用硅胶吸附法,随机提取了50个劳工遗骨个体进行了DNA检测。其样本主要是肢骨残段和部分牙齿样本,利用其中的骨髓和牙髓进行检测。那么,为何2200年前的人仍然能通过骨骼和牙齿检测出结果呢?
    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邓亚军表示,从此前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此次检测所用的DNA为细胞器中的线粒体DNA,常规的亲子鉴定所用的DNA,是细胞核中的DNA。一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而且细胞核中的DNA结构为线性,如果时间过长,细胞核中的DNA会高度降解,无法获得很好的结果。而线粒体DNA存在于细胞器中,每个细胞约有上百个细胞器,所以一个细胞中的线粒体DNA的拷贝数比较多,而且线粒体的结构与细胞核中的DNA结构也不太一样,为环状,易于保存,一般对于年代比较久远的DNA的检测,多采用这种方法。
    名为“中华第一尊”的秦始皇铜像落户山东滨州。该铜像底座高7米,铜像高18.90米、重6吨。
    新华网西安7月30日电(记者冯国)经过一年多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家近日推定在西安郊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陵园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正在发掘的巨型墓葬则是她两千多年来的“安身之地”。
    专家认为,这座墓葬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设与规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考古勘探与发掘表明,这座占地面积约260亩的陵园,位于西安财经学院的新校区,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陵园外设兆沟,内筑夯土围墙,四面中部各置一门,并有礼仪性建筑门阙。园内有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主要是房屋建筑遗址,南北长410米的北区,则主要是四条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个陪葬坑坐落其间。
    对于这座陵墓的墓主人,专家们去年依据历史文献和秦国陵墓的规律等认为,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在试掘两座陪葬坑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这种高规格的礼制行为,如不得到在位皇帝的认可,陵墓会被毁掉的。而诸多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等相继出土,尤其是陶文“私官”二字的出现,进一步坚定了有关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认知。
    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一直活到秦始皇20岁(其时秦始皇登基已7年),对于秦国晚期政治、尤其是秦始皇应该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祖母死后三四年内秦始皇便主政。秦始皇祖母陵墓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秦国丧葬文化的变迁。尤其重要的是,这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对于后来修建秦始皇陵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秦始皇陵地宫布局之谜告破
    “秦皇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在北京召开的秦始皇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技术成果验收会上,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查表明,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已经解开。
    据悉,该项目为国家“863计划”之一,这是我国首次将考古工作纳入该计划,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对西安秦始皇陵所进行的资金投入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地下考古勘察工作。此次考古探测于去年底启动,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会对秦始皇陵地宫产生损害,特别是高光谱遥感考古在国际上是第二次采用,而在国内还是首次。
    墓室约一个足球场大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段清波介绍,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环境所工程师周小虎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区气温降至零下12摄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树正常开花结果,而在封土堆南墙外的石榴树却冻害严重,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差别特别明显。“墙外的土壤未经扰动,而封土堆土壤的结构和含水量则已发生改变,又因为墙内地下存有地宫,才使得土壤相对温度较高,从而造成植物长势的差异。”周小虎解释说。
    宫墙坚固墓室未坍塌
    在这次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段清波说,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相当精致和坚固。“超出我们预想的是,宫墙顶面甚至高出了当时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现封土下33米,整个墙的高度约30米,非常壮观!”在土墙内侧,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道石质宫墙。段清波说,根据探测,发现墓室内没有进水,而且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与宫墙的坚固程度密切相关!”
    “这种宫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这种崭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称为‘秦陵式’。秦陵式宫墙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还无法预知。”段清波说。
    地宫有道“防水大坝”
    除了宫墙,研究人员发现在秦陵周围地下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说,长约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实是堵墙,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规模之大让人难以想象。“阻排水渠设计相当巧妙。秦始皇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达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说,《史记》中记载的“穿三泉”中,“三”其实是个概数,其实应该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段清波风趣地说:“秦人太聪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也不过是按照这套办法来解决水浸问题的。”
    宫内水银防腐防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如果这被证实,说明秦代对中国地理就有了调查和研究,也是个新发现。”刘士毅说。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物探同时还发现,地宫中有石质墓室的存在。
    墓室只有东西两墓道
    以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考古人员用钻探方法在封土东边发现了5条墓道,封土西边北边也各找到1条。在昨日的验收会上,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澄清说,根据这次探测结果,除了东、西各一条墓道外,其余则是一些陪葬坑。
    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应为4条,但目前却仅仅发现了东、西两条墓道。这一发现在昨日会上引起专家的极大关注。
    “意料之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来就是个怪人!”段清波说,秦始皇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象: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建造近60平方公里的陵园和庞大的兵马俑陪葬坑……“秦始皇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谁都说不清楚。这位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后留下的陵墓必然会扑朔迷离。”段清波说。
    据悉,此次探测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工程还将对陵墓深入研究。
    四大谜底揭开
    1、地宫在不在骊山?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2、墓室完好与否?探测发现,墓室周围有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与此密切相关。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3、地宫有无水银?探测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4、墓道有几条?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关注。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千百年来,有关秦始皇陵的传说纷纭而又神秘。如今全面勘测终于告一段落,部分陪葬坑的试探发掘也已收尾。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总算可以坐在窗前,细细回味近几年来的挫折和喜悦,勾勒秦王朝不为人知的画面
    秦始皇做梦也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人用不着抡镐挥锹,就可以窥探他地下王国的所有秘密,笼罩秦陵心脏的迷雾被一层层地剥开
    秦始皇的地宫是否真的存在?
    秦始皇的地宫是否真的存于封土之下,两千年来众说纷纭。历史上不可胜数的记载和传说让秦陵地宫成为千古之谜,并且头绪越来越复杂。有人推测封土下并非真正的地宫所在,更有人臆断他的墓室在南部的骊山里。当然,多数人还是认为墓室就在封土之下。但是,没有科学的根据,所有的说法都只是推测而已。
    结束推测的时间始于2002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始联合对秦始皇陵区进行物理探测,这一课题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
    本次探测动用了重力法、磁法、电法、放射性法、弹性波法、核磁共振法、地温法、测汞法等8大类22项物探手段。结果显示了由于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等现象。
    同时,考古工作者在厚达四五十米的封土堆上艰难地用洛阳铲持续勘探,以传统方法验证高科技手段在秦陵的应用。所有勘测结果都表明,秦陵地宫就存在于现封土堆之下。
    如今,无可辩驳的数据为我们勾勒出秦陵地宫的精确形制。当初开挖的墓圹(坑穴)主体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和墓室均呈长方形;在墓圹边沿建造有一圈巨大而且精细的夯土宫墙,高出地面竟达30米,顶部距封土表面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这一围绕墓室筑就的细夯土墙,在所有其他陵墓中从未发现过,无疑是秦始皇陵的一个创举。更令人惊奇的是外墙面的9级台阶上(每级宽2米),都钻探出残瓦碎片———难道埋入土下的墙侧台阶上,竟然还修建了9圈长廊?
    如此庞大的地面建筑竟会藏在封土之下
    《汉书》曾载秦陵“下彻三泉……中成观游,上成山林”,其中“中成观游”始终让人不知所云。如果封土之内有9圈廊房或者其他建筑,以便让秦始皇的灵魂参观游览,那么古人的记录就言之成理。若不是钻探发现残瓦,谁又能想得到如此庞大的地面建筑竟会藏在封土之下。
    从墓圹外要经由墓道进入地宫,根据西汉以前陵墓的考古经验和“端门四达”的理念,只有至尊身份的人才使用四条墓道,过去所有专家都相信秦陵地宫至少有四条墓道,而且每侧还不止一条。但经过遥测和考古钻探确认,地宫只有东西两侧各一条墓道,而南北两侧尚未发现类似结构。这一结果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最有资格使用四墓道的秦始皇陵,竟然只有两条。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概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共出土了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象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一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它与兵马俑交相辉映,为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文化遗产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新华网西安2004年6月16日电(记者冯国许祖华)遍览中国,看百年的历史到上海,看千年的历史则必须到西安。这是旅游指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真实写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首站选择西安,也非偶然:他在努力走进中国历史,走近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走近人类创造的奇迹。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埋葬着这个希望子孙世代做皇帝的始皇帝的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时也生产着奇迹。
    1974年3月兵马俑从5米深的地下“横空出世”,是几位农民的幸运,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地处秦始皇陵东侧达1.5公里,以兵马俑一、二和三号坑为主体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仍占地3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8000兵马俑如同复活的军团一般,宿卫着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虽是陶俑,但它们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或腰束革带,腿扎裹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或黑发,蓝袍,绿脸,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
    经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可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大部分。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公里,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现存高76米,周围有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陵墓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今天,秦兵马俑出土已30年,令人惊异的秦代“百戏俑”、“文官俑”、青铜仙鹤等也相继出土,秦陵的奇迹故事还有多少仍待后人去探寻。
发表于 2007-8-15 17: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喜欢历史啊

上次我去西安,简直就想留在那里了~~~

我本来想学考古,一直于古墓为伴~~~但后来还是曲于现实 [s:116]

湖大为什么没有考古的 [s:1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04:42 , Processed in 0.0669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