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1|回复: 22

七夕情人节祝福帖~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9 1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tudou.com/v/UaN6_tCjU5I
今天是七夕
给你的情人留个祝福吧~~~
这是最好的情人节礼物哦~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8: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人来祝福啊~~
~~~~
我祝熊猫越来越肥越来越像熊~~哈哈
发表于 2007-8-19 18: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情人啊 还是祝福下吧
发表于 2007-8-19 1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乱顶了,征婚,
发表于 2007-8-19 1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顶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征婚的去另一个帖,记得写上自己的祝福哦~~
发表于 2007-8-19 19: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征婚的??OMG ! 成婚介所了...
发表于 2007-8-19 1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

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啊。。我是给情感加人气。。做个小活动。。都没有经过昕晴同意就来做了是有点鲁莽。。是我刚才路上突然想出来的主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文化及傳說背景
  我們的先人似乎很喜歡仰望夜空,他們望著日月星辰編織著天上人間的旖旎風情。失去仰望習慣的今人們,未必再有心境嘆那“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於是多年以後,那遙遠的故事和那遙遠的愛情,讀來竟有點恍若隔世。     

                            ————題記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白居易 《七夕》  



一. 七夕文化及傳說背景

  七月初七日為傳統七夕節,夏曆七月舊時稱為“蘭月”,故七夕那天晚上又稱為“蘭夜”。夏季的星空澄清如水,最適合遐思奇想,上下四方古往今來,可以無邊無際。

  喜歡仰望星空的民族必然思維深邃、浪漫奔逸。“倬彼雲漢,昭回於天”,那條橫亙夜空的銀色天漢,向來就是華夏先民崇拜的祥瑞,以至後來成為我們這個有著兩千年曆史的、世界上最龐大的民族的族名。不僅如此,它也成為中國文學系統、神話傳說中唸唸不忘的名詞和道具。

  七夕文化現象豐富繁雜且流傳甚廣,特別是優美浪漫的七夕傳說,在中國、日本幾乎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然而同多數有著古老起源的物事一樣,七夕文化內涵,最先起於上古夏人的原始宗教崇拜,融合了天文曆法、詩詞歌賦、口耳相傳,最後才逐步轉為我們熟知的文化民俗現象,沉澱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七夕文化的主體,就是列位於中國四大傳說之首的“牽牛織女”故事。

  1. 牽牛織女傳說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恨河梁。

  ——魏曹丕《燕歌行》

  作為七夕傳說的藍本,牽牛織女及七月初七首先牽扯到上古天文曆法及星祀宗教。牽牛織女在具有人格意態前首先是作為二星出現,按照上古神話系統發展規律,先從“星到神”,而後“神到人”,牽牛星又名“河鼓”,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顆(正好是希臘神話中的摩羯座六星);與銀河另一端的織女星(即天琴座三顆主星)遙遙相望。牽牛星被我們農耕的華夏民族祖先的視為穀物神,織女則傳說是天帝之女桑神,穀物神和桑蠶神都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先民極為看重的神祗。七夕之“七”的記日法是夏曆的習慣,上古人們祭祀常常選在一七和二七,祭牲儀品數量也常常為七的倍數。


中國星象圖(圖/柏舟子)


西方星象圖  

  西周的開國使華夏先民逐漸結束了迷蒙的神祗時代,宗教色彩退去後的牽牛織女開始煥煉出人格色彩,同時也逐漸滲入人文濃郁的文學系統。這類作品可上溯到先秦甚至更早。《詩經·小雅·大東》有: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岐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睕彼牽牛,不以報箱。”

  大意是說:銀河兩岸的牽牛星、織女星,徒有其名,卻不會織布,不能拉車。微言大義的後世注解習慣將其作為一首對西周王室怨恨諷刺的詩,刺其雖身居高位,卻無恤民之行。這裡的織女、牽牛還沒什麼故事情節,只是有關日月星辰的簡單人格化,不過,這顆文化的種子已經開始萌芽了。

  “七夕”的節日在戰國時期可能就已經有了,據《物原》記載:“楚懷王初置七夕”。秦漢魏晉是神話誌怪的大發展的時期,“牽牛織女”的上古神祗在這時化成優美的傳說,經過後來的不斷豐富,成為中國四大傳說之首。

  西漢時,織女、牽牛開始有了人的形態,他們的石像遙遙矗立在彼時長安城的昆明池兩畔。班固《西都賦》有句:“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李善注引《漢宮闕疏》雲:“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他們已從天上來到人間,但仍然遠遠地隔離在池的兩邊。這個神話傳說的雛形成立於西漢武帝至東漢明帝之間。

  愛情的靈感迅速充盈進了這個簡單的想像模式,孕育幻化出優美的詩篇和動人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是以悲劇的形式出現,縱使後世好心的彌補依然無法彌合先天的悲情。《古詩十九首》首先透露了這一資訊,見《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問,脈脈不得語。”
這故事在後世的漫漫歲月中醞釀、豐富。到了東漢時慢慢緩和了悲劇的色彩。鵲橋這個非常有創意的元素出現在東漢人應邵編撰的《風俗通義》,同時還提到了七夕的相會,這就使悲情的故事稍微有了一點安慰,其中有一段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也許是偶然遇見的一隻禿頭喜鵲所觸發的靈感?

  牛女故事的愛情情節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代幾乎發展完備,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天帝似乎是一個嚴厲的家長,這大概是漢魏時期家族生活、倫理規範的反映。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七夕開始出現節日的氣息。《禦覽》卷三十一引東晉周處《風土記》:“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或雲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有光耀五色,以此為徵應。見者便拜而願祈富祈壽,無子祈子,惟得祈一,不可兼求……”

  中國文學的特點是以詩文見長,早期神話傳說的流傳也多以詩詞為載體,詩人墨客們傷懷吟哦那相思時的期待,相會時的繾綣,相離後的惆悵,而詩文的優點是可以無限浪漫縹緲,卻難有實質性內容,所以,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段裏,這一傳說情節並無太多進展,這一現象對於什麼都想翻拍成電視劇的現代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後來話本誌怪小說戲劇的興盛繁榮,才使得牽牛織女的傳說真正拉開了講故事的駕式,包括背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眉目清晰,詳細完整。

  干寶《搜神記》卷一的《董永之妻》便是這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最早的版本,也是後來《天仙配》的藍本:董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天帝派織女下凡與他結為夫婦,助他償債;另一篇《毛衣女》則講了一位下凡的羽衣仙女,與豫章新喻縣一名男子結為夫婦的故事。後來的《天仙配》大概把二者加上古老的牽牛織女傳說揉和起來,最後成形了今天耳熟能詳的故事。

  《搜神記·董永之妻》原文: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日:“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日:“以錢與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日:“婦人何能?”永日:“能織。”主日:“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嫌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日:“我,夭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淩空而去,不知所在。

  註釋:

  幹乘:漢代設置於乘郡,故城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這句是說鹿車載了父親;自己跟隨在車後面。遣之:發送他回家。 俱(ju居):在一起,指同居。必爾者:必定要象你所說的那樣。縑(jian兼):細絹。

  《搜神記·毛衣女》原文: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走。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據說,該故事中毛衣女下凡的地點為目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里處的仙女湖。這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記錄了1800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段神仙與凡人締結婚姻的文字。)

  從織女奉命執行公務到私自下凡,而後不得不含恨而去,顯得衝突更加尖銳化;牛郎私藏仙女之羽衣,頗有新意;天帝改成王母娘娘,重要的反面角色從幕後黑手直接躍然紙上,出鏡機會也大大增加。王母還很創意地用髮簪劃出天河,使二人生生相隔。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後來還出現一位重要角色,就是那頭神奇的老牛——這條通人性、懂人語老牛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牛郎的好夥伴、好助手、好智囊:嫂嫂要毒害牛郎,是老牛讓他不要吃嫂嫂做的餡餅;當織女下湖洗澡時,是老牛指點他偷得衣衫,從而抱得美人歸;當織女被抓回天宮時,又是老牛獻身,讓牛郎殺了自己,披著它的牛皮飛上天。有的傳說對老牛的作用,更是強調尤加,比如說牛郎的哥嫂常背著牛郎自己做扁食、蒸包子、炸油糕等好吃的食物,由於老牛的幫助,每次都能讓牛郎回家趕上……顯然,人民群眾是最好的編劇,這故事的現今版本完全符合小說體裁文學作品的“矛盾突出突出再突出,人物鮮明鮮明再鮮明,情節曲折曲折再曲折”的三大原則。

  位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首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七夕節”這一最有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西元七世紀傳入了日本,影響深遠。日本第一部和歌集《萬葉集》即是一部以七夕為主題的七夕星歌,該詩集對日本文學影響深遠,以至於很多一部分日本人堅定地認為七夕故事乃是本土文化。但實際深入研究的不少人也承認中國作為起源地的觀點。1991年就有一批日本的遊客根據《萬葉集》中的註釋說“牛郎織女”相會的地點“天河口”即湖北襄樊的老河口,稱此地是“漢水連天河”,因而專程來“老河口”拜訪“牛郎織女”的遺跡,可惜當時襄樊人對此沒有研究,這些熱心的日本人空跑了一趟。

  2. 漢武帝與西王母的傳說

  這個故事與浪漫的牽牛織女相比就相形見絀多了,雖然也有仙人,不過沒感覺到縹緲的空靈感覺,世俗的濁氣也多了一些——《博物志》卷三記載:西王母於七月七夜見漢武帝,還帶了七枚仙桃與帝分食。嘆氣,似乎西王母很喜歡接見中原的天子,記得她不是在八百年前剛剛會見過周天子穆王麼?

  附:“七”的宗教文化色彩

  七和月亮的關係密切,七日一變﹕七日“上弦月”,即半月;再七日“滿月”,再七日“下弦月”,再七日,太陽東升的時候,就往西沉下去。

  《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shu1)﹐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時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神話中的渾沌神死了,而可以“視聽食息”的人則誕生。

  人們對“七”這一數字的崇拜可以說無獨有偶,似乎是世界範圍內的:

  佛教有釋迦牟尼面壁七天頓成正果的傳說。

  基督教中說,上帝創造萬物是在七天之內完成的,因而有一週七天之分。

  伊斯蘭教把天堂依次分為純銀、純金、珍珠、白金、紅寶石和不可企及、無法言喻的聖光等七層。

  古代的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中國人都認為天上存在著七顆神聖的星:太陽、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順便說一下,這七星在中國古代稱為“七曜”,一曜代表一天,一個輪迴便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星期。不過如今國人用上了西方的星期,而將傳統“七曜”扔進了故紙堆。

  現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謂“七德”,回避所謂“七種會遭天罰的罪過”;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禱所謂“七福神”降福;我國謂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光有“七譜”:赤、橙、黃、綠、青、藍、紫;音譜有“七聲”: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商;瑰寶有“七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此外,扯得遠一點,立體化學理論中有“七味”,人的記憶量常數為7……這也許真是一個自然界的奇妙數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可以写下自己的愿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9-21 00:36 , Processed in 0.1840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