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信人: sunos (Sun Microsystems), 信区: ACMICPC
标 题: 创新教育,创造奇迹—回眸上海交大ACM-ICPC之路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5年05月12日19:42: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创新教育,创造奇迹
--回眸上海交大ACM-ICPC之路
张文清
9年前,当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以下简称ACM-ICPC)进入中国大陆时,谁也没
有想到是:大陆会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的四五年后几乎席卷由大陆参加的所有亚洲赛区
的冠军,令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感到畏惧。然而,更大的奇迹在2002年的3月,一个不会
有人敢预言的大陆名校却永远留在了ACM-ICPC世界杯上,三年后的今天,又是这所名校
把这一赛事的决赛入驻中国,同时再一次把这座世界杯留在了上海,这就是中国百年学
府--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切除了改写亚洲历史,创造亚洲之最,打破了几十年来欧美国
家对这一赛事绝对的统治地位,更震惊了世界。从此,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在这一领域已无可争议地确立了其极为重要的国际地位。
奇迹源于--
前人开拓,后人传承;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ACM-ICPC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影响最深的全球性计算机专业竞赛。它以三人
为一队的形式在规定的5小时里对给出的8~10道题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最终以完成题数
多者、或在完成题数相同时用时和罚时最少者为胜者。它要求每一名队员不仅具有扎实
的数学功底,非凡的算法设计能力,娴熟的编程技巧,而且必须具备很好的协作精神、
稳定的心理素质、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即,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又考察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它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素质比赛。
ACM-ICPC从1996年秋正式引入大陆,仅仅9年,大陆从当初绝大多数高校的不知情(当初
只有60支队报名,一个学校可报多支队)到现在的争先恐后地参赛(2005年赛季大陆共
有1500多支队争夺预赛资格),从当初的陌生到现在的家喻户晓,从当初连题型都不熟
悉到现在有些高校把其作为评价学生基本能力的标准,从当初只能参加比赛到今天可以
主办总决赛。上海交通大学无疑是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大陆高校,共获得9项亚洲
赛区预赛冠军,8次闯入总决赛,4次进入世界前十,其中两次获得世界冠军。
回想起9年前我们刚开始参加这项赛事,大家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去参加,对这个比赛并不
太了解,都比较注重个人实力。另外,赛场上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当
拿到题目而用不上我们预先设计好的方案的时候;当递交的题目一次又一次判错的时候
;当看到场上其他队做对题升起一个又一个气球的时候;当看到记分牌上我们落后别人
的时候;等等,这是一场智慧和体力的挑战,这是一场心理和意志的考验。三个人一台
戏是不容易唱的,只有齐心协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战无不胜。而我们的队员
为之所付出的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放弃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9年来,尽管我们的队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一批又一批,但是无论老队员走到哪里都不会
忘记他们曾经为之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交大ACM-ICPC队,都会主动地关心新队员的成长
,为他们传经送宝。留在学校的会继续担任助理教练、陪练和训练工作;出国留学的在
走之前和趁回国探亲之际都会专门为新队员上课和训练;每当我们出国比赛他们总会专
程坐飞机赶到现场为交大加油助威,这种场面经常令在场其他学校的队所感动;即使不
能来现场,大家都会在网上关注,每一次都是他们在第一时间在交大BBS上发布比赛战况
和成绩。这个奖杯背后的故事实在太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从招生选苗、选拔队员、日常训练、暑期/寒假集训、赛前封闭性训练,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我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强大的凝聚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积累
,顽强拼搏,两次携手捧回世界杯。
队员们一直传承着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团结是我们胜利的保证!
我们的团结是我们胜利的理由!
感谢那些为此奋斗过的交大人,
当你们把火炬递到我们手里的时候,
我们会传下去,并让它燃烧的更加灿烂!
以此来回报先人开拓的艰辛。
奇迹源于--
领导关心,全校支持
尽管我们创造了奇迹,但是在奇迹的背后不光是我们的付出,更凝聚着校领导、各
部处、全体师生的支持与关爱。
镜头一:2005年4月2日晚
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ACM-ICPC主席Bill为了答谢上海交通大学对这次比赛的鼎力相助,特设宴招待上海交大
组委会成员。在宴席上,谢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潘书记说:\"这次我们主办成
功和比赛取得好成绩只要一个就算成功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办成功更重要。\"走时,
谢校长特意回来对我说:\"俞老师,这两天一定让学生注意身体,身体好已经成功一半了
。\"
镜头二:2005年4月4日下午
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当ACM-ICPC总决赛开幕式后,马书记立刻走下主席台,边寻找边问:\"我们的队员在哪里
?\",当马书记走到我们队员面前的第一句话:\"你们一定不要有包袱,只要比出交大学
生的精神面貌就可以了。\"\"你们都是哪个系?哪个年级的?\"……\"我们的学生真可爱!\"
最后一定要与我们一起合影。
\"俞老师,你看我们能拿第几?\"走时,马书记私下问我。
\"我们的实力在前五,不过要看他们的临场发挥。\"我谨慎地答道。
\"世界前五已经很好了。\"马书记高兴地离开了现场。
镜头三:2005年4月6日下午
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1时30分比赛结束,校领导得知我们可能又一次问鼎比赛的消息,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
场表示祝贺。
3时30分,谢校长和潘书记突然来到了队员的房间门口,非常高兴地与队员一一握手;
4时30分,马书记送上了鲜花,依次热情地拥抱了队员;
6时05分,原先没有安排出席闭幕式的叶校长也突然出现在闭幕式的观众席中。
镜头四:2005年4月6日下午
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当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时,其他队都在向赛场外走,唯独所有穿红衣服的交大志愿者向
潮流般直涌我们队员,顿时比赛大厅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大家欢呼啊、雀跃啊,把队
员和教练一个个抛向高空,此时此刻每一位交大人都为之自豪和骄傲。
镜头五:2005年4月6日晚
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当Bill宣布本届世界冠军是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时,不知哪来的五星红旗、
交大校旗、各式各样的礼花,一下子从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整个会场成了金光闪闪的
世界,这种场面使现场的每一人感受了一次当奥运健儿走上冠军领奖台那一刻的心情,
这种气氛带动了全场,这一刻好像整个世界都属于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有删节)
在此基础上,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拔尖的、具有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特长的高中生,
从2002年起成立了ACM试点班,该班旨在培养计算机科学家,采用小班(30~40人)授课
(师资大都为特聘教授)和导师制(三年级起),实行淘汰制(即本着\"自愿进出、优胜
劣汰\"的原则,每学期调整不适应者,再从普通班中选拔优秀学生补充,形成开放、激励
的竞争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ACM试点班采用这种滚动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ACM试点班和普通班的互动效应。以此构筑计算机人才\"金
字塔\",努力打造计算机教育\"中华牌\"。
(…… ……有删节)
新的赛季又将开始,每个人又在期盼新的奇迹。奇迹还会发生,然而下一个奇迹在何时
何地,谁都无法预料,但是我们一定会努力。同时,我们更期待,在诺贝尔奖和图灵奖
(计算机领域最高奖)的名册上留有交大人,在创造世界文明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
,涌现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作者
系上海交大ACM-ICPC领队兼总教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管教学副主任)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83.7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