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8|回复: 3

2007湖南大学绿色营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3 1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调查报告


湖南大学绿色营

                  

【摘要】:面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社区共管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差、社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得不到妥善处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报告提出了扩大社区参与、优化产业结构 、解决野生动物损害庄稼的赔偿问题、增加便民措施、移民等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Hupi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ommunity involvement
                        ——Hunan University Green Camp
Abstract: Facing Nature Reserve build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etween existing contradictions,The Hupi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as launched community involvement activities, which have gained some good results,but there are also live scattered and blocking traffic, poor public infrastructures, community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inadequate, wild animals’ damage to crop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 such issues, against the above report made recommendations to exp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olving wild animals damage compensation for crops, increase convenience, immigr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nature reserve;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均在快速增长,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有效的对策,依据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参与和利益共享,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共管就是其中之一。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项目是“中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由天然林管理、保护地区管理和人工林营造三部分组成)中保护地区管理部分的一个子项目,它的资金来源是全球环境基金会(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的赠款及中国政府配套资金。在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共管的确切含义是当地社区和保护区对社区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护区同当地社区共同制定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计划,共同促进社区自然资源的管理;二是当地社区参与和协助保护区进行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工作,并使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成为保护区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其最基本目标就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同时寻求改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分别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云麓村、神景洞村两个社区共管综合示范村和位于实验区的下磨山村的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共管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座谈为主,包括开放式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与关键人物(保护区工作人员、调查村的社区共管委员会成员)访谈相结合。调查人员为湖南大学绿色志愿者协会的15名队员, 调查的时间为2007年7月30日至2007年8月8日,考虑到居民居住极度分散,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分5组进行,每组3人,共调查50户。
2 保护区概况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境内,地处武陵山脉的东北端,总面积66568hm2,属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集体林区,山林所有权与保护区管理职权分离。其功能区划为核心区22800hm2,缓冲区19500 hm2,试验区24268 hm2。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同时区内景观资源丰富,壶瓶山主峰海拔2098.7m,为湖南第一峰,素有“湖南屋脊”之称。此外,壶瓶山还是土家族的聚居区,至今还保留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   
3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1社区共管工作成效
  在2003年社区开展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参与式乡村评估)调查后,根据资源矛盾冲突的集中程度、社区群众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确定了神景洞、云陆两个综合示范村和鹰子尖等三个能源示范村,以探索社区与保护区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通过两年的组织实施资源管理计划、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社区生产技能培训、生计替代和能源替代等示范活动,社区共管工作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
3.1.1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在GEF项目的资助下,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在学校开展了“壶瓶环保小卫士”、 “参观标本室”等系列环境保护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中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8月8号上午我们与石门八中学生举行的联欢活动中,体会到了学生们知我壶瓶,爱我壶瓶,护我壶瓶的绿色环保理念。在社区开展了 “生态堂客”、 农户之间现地互访活动等活动。同时还编印了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挂图和生物多样性大宣传挂图,下发给巡护员和村干部,向群众宣传自然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以上有声有色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加之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补助款的发放,使其社区居民逐步认识到了森林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充分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对国家及对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参与的重要性。
3.1.2示范效应逐步扩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能源替代和生计替代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靠,资源破坏活动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极大地促进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神景洞村村民唐志国说:项目资助建造的节柴灶比原来的“老虎灶”(即土灶)节约木柴2-3倍。他举了一个例子,原来一百斤木柴只能打一个豆腐,节柴灶打起后,一百斤木柴可以打六个豆腐。同时, 通过组织“农户现地互访”活动,示范项目的示范效应逐步扩大,如通过观摩云麓示范村现场的有机茶培育、采摘、加工等技术,使其他社区居民看到发展名优茶比大众茶在劳动强度、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下磨山村村主任徐建军告诉我们通过到示范村的观摩,他们村现在修了67个沼气池。
3.1.3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明显改善
  通过社区共管,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区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人性化,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比较充分的考虑了社区居民利益,使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大大改善了保护区与社区居民长期存在的“对立性”和“不协作”性。
3.1.4经济收入得到一定的增长
  通过生计替代项目的实施,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减少了野生动物危害的损失。云麓村社区共管委员会主任唐培武告诉我们2006年云麓村通过施用有机茶肥,其加工的茶叶得到“QS”认证,且全村茶叶产值比2005年的20万元增加10万元。由项目资助的能源替代项目,既减少了木柴消耗,又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和时间,农民可以把腾出时间从事其它生产活动,发展经济林、干果林基地,有条件的居民还可以发展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神景洞村沼气建设户唐植红说:自从他家建了沼气后,木柴用量减少50%。

3.2社区共管存在的问题
3.2.1居住分散 、交通闭塞   
  社区居民居住分散,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0人/Km2左右。特别是山上的社区居民居住更为分散,在上山入户调查时,有时走上半小时还看不到一户人家。且上山绝大多数都是又陡又急的羊肠小道。部分社区交通也很闭塞,如云麓村只有1台中巴车,2台农用车往来镇上(一般一天只往返一趟),且是弯多坡陡的简易公路,更有三合村等村还不通班车。                  
3.2.2公共基础设施差,社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大部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差。如我们调查的云麓村没有学校(小孩少),一般在南坪读书,1-3年级需要家长陪读,无专门的医疗设施,只有一位退休医生。据当地一位大叔说该村吹风打雷下雨就没有电。居住分散,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教育水平低下,也造成越是贫困越要为接受教育付出高成本(主要是学生和陪读家长的车费、生活费),有孩子读书的人家,其家庭收入一般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在我们随机访问的50个人当中,受教育程度一般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
3.2.3社区经济活动单一,增长后劲不足
  自然保护区是人为圈定的,有针对性地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特殊管理的一个特定区域,它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但它同时又是地方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对当地自然资源使用以及修路的严格限制,加之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社会经济活动单一。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到当地社区居民现在都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环境的特殊性(处在自然保护区),通过GEF项目的资助,示范社区开展了生计替代项目和能源替代项目活动,这些项目的开展使他们生产、生活确实改变了不少,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限制以及生产技能缺乏,增收的渠道不多,增长的后劲不足。


表1  2006年云麓村和神景洞村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村名  总收入  打工收入  烟叶收 入  茶叶收入  生态公益林补助  退耕还林补助  养殖业  旅游方面收入
云麓  145.81  20  0  60  5.4  0  26.34  0
神景洞  188.09  39.2  74.46  10  7.9  8.3  3.5  21.0
  
3.2.4 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得不到妥善处理
  据监测统计,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猕猴(Macaca mulatta)从8群70多只,扩大到15群900余只;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从原来的40多只,增加到80多只;野猪(Sus srofa)原200余头,目前达1300余头。[3] 随着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多,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危害事件也不断增加。《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四条规定: “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但由于湖南省至今未出台相关的补偿办法来明确补偿的主体、补偿的责任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以及相关的配套机制,而保护区管理局又缺少相关的配套资金,使受害者处于“踢皮球”境遇,为了保护庄稼,多数村民采用在田间地制作伪装等方法防止野猪等,但数次后也就不奏效了。调查发现,对于野生动物危害庄稼得不到赔偿社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

表2      1998 —— 2006年野生动物对粮食作物危害情况
时间
(年)  受损村
(个)  受损户
(户)  受损面积
(亩)  受损粮食
(kg)  损失金额
(万元)
1998  18  537  3519  913  103
1999  27  1773  5941  1541  157
2000  38  2891  6427  1672  169
2001  43  3726  6598  1716  173
2002  48  4513  10229  2646  266
2003  51  5053  12017  3108  312
2004  53  5075  13050  3151  327
2005  54  5186  13219  3418  343
2006  57  5203  13378  3440  346

3.2.5缺乏共管资金的投入
  在GEF项目的资助下,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8月编制完成了《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该管理计划的实施期限为5年(2004~2008年),总投资概算为2449.53万元,其中GEF项目赠款资金782.56万元,配套资金156.26万元,保护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664.74万元,生态公益林项目资金276.2万元,林业事业费181万元,待筹资金388.77万元。[4] 由于目前的保护工作经费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设备较少,人员经费不到位,运行经费短缺。例如,所有巡护人员的工资靠管理局自筹集解决,资金有限,导致巡护人员待遇不高(一名巡护员的月工资只有500元,再加补贴2斤油,22斤米), 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

3.3我们的建议
3.3.1建立激励机制 ,扩大社区参与
  社区与保护区是利益共同体,属“互利共生”。正面宣传自然必不可少,但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局限决定了其的主动行为。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参与自然资源和社区发展事务。取消对行为与保护区目标不一致的社区居民的项目支助,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建议对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社区村民,建立社区村民保护业绩档案,定期进行物质和精神鼓励。同时,社区共管应逐渐从示范村扩大到全保护区。此外,虽然示范项目不是扶贫项目,但也应注意在实施社区共管项目时扩大参与,对贫困户厚爱一筹,对他们应给予更大的经济和技术的帮助力度。
3.3.2 优化产业结构 ,拓宽增收渠道
  首先,大力发展社区多种经营。如发展发展经济林、干果林基地、发展养殖业。在发展养殖等副业时要有开拓精神,要大胆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好某些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神景洞村的社区居民蒋道义准备养棘胸蛙(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这很有创新精神,保护区应给予政策、技术、信息及与上级部门协调上的帮助。  
  其次,要树立有机茶等产品品牌。有品牌才有市场和价格,这样才能及时销售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增加村民收人,避免产品积压、低卖。同时积极协助社区培植适合当地的支柱产业,鼓励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使社区从出售原材料逐步转向加工业,促进农副产品产量和附加值的提高。
  第三,搞好生态旅游。应在保护的前提下,搞好生态旅游,这样可以通过雇用当地群众的劳务费、住宿消费、购买当地农副产品等形式来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生态旅游必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生态旅游的主要对象是少受人为干扰的大自然;2)生态旅游是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实行严格管理的旅游;(3)生态旅游是知识之旅,其整个旅游过程都贯穿着科学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输导;(4)生态旅游利用各种形式,把旅游的收人返还于旅游目的地,用于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控制旅游地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旅游设施的改善与生态系统恢复的补偿。[5] 我们建议严格按照以上生态旅游的要素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对旅游者进行严格把关,宁缺勿滥,旅游收入(或承包款)的大部分应用于改善社区村民生活、教育以及旅游设施的改善与生态系统恢复的补偿。另外,还要注意挖掘民族文化,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3.3.3解决野生动物的赔偿问题
  妥善处理解决野生动物损害庄稼事件于理是“环境公平”原则的要求,于法也有据,我们不能以损害社区居民的利益为代价来得到生态效益的发挥。2007年10月1日即将施行的《物权法》第四条规定:“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云南省早在1998年就颁布实施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陕西省和吉林省也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颁布实施了补偿办法,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的主体、补偿的责任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我们建议湖南省政府落实《物权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 》的有关规定,及早制定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保护社区居民的合法财产权。
3.3.4提高服务本领,增加便民措施
  保护区为降低行政成本准备近期进行合村并组的工作,这是好事。但正如一枚硬币两面,这也会给村民办事带来诸多不便,村民居住本来就很分散,再加上村的扩大,这将给他们的办事带来很大不便。建议镇、村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增加便民措施,如将村部设在交通方便处,并要求相关村干部每周在固定天数的固定时间办公,同时采取灵活的预约方式。壶瓶山镇的各个单位也都应采取在办公室门上公布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措施来最大限度的便民,减少村民办事成本。此外,保护区应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度和体系、注重信息交流体系建设,为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优质服务。
3.3.5 移民
  前述的对策,都是正面、积极的社区共管工作方法。但这些办法还停留在治标未治本的层面,仍然没有解决社区居住分散、山林所有权与保护区管理职权分离、社区发展与保护区业务开展相互制约的根本问题。例如,核心区山上的村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修路(见图5),而修路必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巨大的威胁。而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使得文体教育落后,村民的农业生产成品商品化率低,客观形成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贫穷的经济模式。虽然,随着自然保护意识及居民生活观念的改变,社区居民正逐步自觉地向生存条件好的发达地方移民。但大部分的社区居民还没完全靠自己移民的能力。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果当地政府及上级各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来鼓励移民,则移民的速度和质量将会得到很大
3.3.6  争取上级和外界的支持
  以上社区共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野生动物毁物伤人得不到妥善处理、缺乏共管资金的投入、移民等问题,都是政策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问题,单凭社区居民和保护区不可能得到解决。保护区要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政策、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最大扶持。

4 调查感言
  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增长,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不得不采取一项保护性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然而,在保护区内,不能修路,不能开荒,不能狩猎,不能采药,不能使用农药,为了保持生态的原始,保护区内的社区居民付出的代价是落后与贫穷。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区共管的实施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反映,我们不仅要关注和保护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中的珍贵动植物,也要关注和帮助做出巨大牺牲的社区居民,让他(她)们走出落后与贫穷,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解决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政府和社会各界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德培, 陈汉光. 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164.
[2] 黄文娟,杨道德,张国珍.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2004(1):46-48.
[3] 康祖杰,田书荣,龙选洲,廖庆义.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危害现状及其保护法完善的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 2006(5):47-49.
[4] 张国珍,杨道德.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R].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10,9.
[5] Centeno, J C and Elliot, C. Forest Home: the Place Where One Belongs, in Kemf E.(ed) [R],The Law of the Motherrotecting Indigenous People in Protected Areas, WWF/CEC/IUCN, Sierra ClubBooks: San Franciso, 199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1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资料上传有些晚,希望大家原谅。资料会陆续更新,希望大家继续对湖南大学绿色营给予关注和支持。
由于版面原因,调查报告的一些图表为能显示,现在以附件形式上传一份完整版的。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调查报告.doc

158 KB, 下载次数: 67

发表于 2007-10-13 15: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大绿色营。不是很了解。呵呵。希望多多了解一些。
发表于 2007-11-17 1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需要总结些活动心得哦,呵呵 [s:2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4:29 , Processed in 0.08240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