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5|回复: 12

请关注:嫦娥工程--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5 1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昨天下午六点五分发射



中新网10月24日电 今天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西昌发射中心发表讲话,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祝贺。  曾培炎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迈出关键的一步。航天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载入中国伟大复兴的史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绕月探测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 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长2.jpg
才1.jpg
长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探月工程高起点 嫦娥一号解决七大难题

中新社西昌十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以高起点起步,二十四日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其研制过程中,攻克解决了设计飞行路线、进行姿态控制等七大难题。
  难题一是设计飞行路线。中国已发射的卫星与地面距离最远没有超过八万公里,而“嫦娥一号”要抵达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球附近,经历从受地球引力为主到以月球引力为主的转变过程,最后与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在太空相会,并且既不能撞在月球上,也不能从旁边飞过去,而要在接近月球时准确、及时地“踩刹车”,进入环月飞行轨道。
  难题二是与地球联系。无线电信号经过三十八万公里的传播会有很大衰减,用同样大小功率发射信号,“嫦娥一号”发射信号到达地球时,其强度不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信号的百分之一,在奔月途中和绕月过程中,“嫦娥一号”需要多高的“嗓门”才能被地面站接收?由于地球自转,中国境内地面站一天内只有十多个小时能看到绕月运行的“嫦娥一号”,其他时间如何联系?
  难题三是实现高精度测量与控制。“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和绕月飞行时,地面对其测量与控制要有非常高的精度,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难题四是确定方向。航天器在太空飞行,必须选定一定的天体作为参照物来确定空间方向,月球既没有可供参考的红外辐射,飞到月球附近的“嫦娥一号”又远离地球,无法再以地球作为参照物。
  难题五是控制温度。“嫦娥一号”在空间飞行时,处在真空环境中并经受不同太阳光和月面反射光的照射,因而热环境变化剧烈,必须有一个高效可靠的热控系统,来保证携带的各种探测仪器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难题六是保持轨道。月球重力场分布不均匀,质量密集地方月球引力加大,会把月球探测器拉向月球“怀抱”,这将使环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轨道在引力场作用下迅速变化。
  难题七是进行姿态控制。“嫦娥一号”运行时需要“一心多用”,即它的探测设备要对准月球、 太阳能电池帆板对准太阳、发射和接受天线则必须瞄向地球,也就是同时要对准月、日、地三个天体,解决三体定向问题;此外,“嫦娥一号”还要采用正飞和侧飞两种飞行姿态,更提高了姿态控制难度。
  业内专家称,中国此番首次探月,与美国前苏联不同,跨越了较简单的掠月探测、硬着陆探测,直接采用绕月探测方式,起点高、难度大,但中国空间科学家工程师们勇于探索,先后攻克包括上述七方面在内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完)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预计17时55分变轨

民网10月25日西昌电 (潘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24日18:05顺利发射升空,并按照原定计划实现了星箭分离、太阳翼展开和定向天线展开。截至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3点,“嫦娥一号”已经在空中飞行了19个小时。据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最新消息,“嫦娥一号”升空后一直运转良好,目前的位置是在南部非洲的东部也就是南太平洋靠近赤道的上方,距离地球约两万公里,飞行速度每秒4公里多,现在是由喀什站在负责监测卫星的整体状况。  据介绍,在嫦娥卫星升空前,专家们列出了84个可能出现故障的预案,在正常飞行了19个小时后,目前已经排除了20多个预案。
  今天卫星执行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实施第一次远地点变轨,目前预计时间在17:55左右,但最终执行时间和地点将在下午三点由飞控决策组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经过变轨后,“嫦娥一号”将进入24小时的椭圆轨道区,近地点的高度将从200公里提高到600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3: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嫦娥的战略震撼:折射中国复兴

中国探月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也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略胜利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婷婷发自北京 当“嫦娥”真的奔月时,她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也在向世界发出自信的发展宣言。
  折射中国复兴
  早在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就向《国际先驱导报》提出“战略性鼓舞”一词。他近日向本报表示,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毫无疑问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提高了民众对于国家的信心和期望。同时,国家的威望也进一步有所提高。”
  “嫦娥一号无论在实际的意义还是象征的意义,都折射了中国的复兴进程。”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嫦娥是华人家喻户晓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国的绕月工程,寄托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可以说,“嫦娥奔月”是中国复兴之路上一个醒目的新路标。
  “中国发展空间项目,在此领域同其他国家形成良性的竞争。这无疑对于我国的生存发展、和平崛起都有重大意义。”时殷弘说:“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很多因素,包括尖端技术能力的发展,而我们也需要这部分形象。”
  50年后的能源
  然而,嫦娥工程绝不仅仅是政治话题,更是能源梦想。
  “其实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一个氦-3的故事。”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提到嫦娥工程时如是感叹。氦-3其实是月球上的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专家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至500万吨。10吨氦-3所发的电,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用电量。
  “嫦娥工程是为50年后的能源供应做的一种尝试。这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为子孙后代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努力。”韩晓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如果50年后,我们能把月球上的氦-3运回来,并在特制设备中进行核聚变从而发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为能源发愁了。开发完月球,还可以去开发火星。”
  显然月球如今已成为各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上的能源开发前景,为人类重返月球提供了最主要的动力。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明确规定:“月球的探测、开发和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
  探月将标志着中国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嫦娥工程对我国的现代尖端科技和相关产业都起到拉动作用。”韩晓平说。“探月工程会产生大量新技术,推动其他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用于民用经济。”
  “软威慑”的作用
  不管是为了能源、科学、或经济发展,包括嫦娥工程在内所有中国的航天计划都是和平性的,没有任何军事意图。时殷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其实军事能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硬威慑’;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软威慑’。而嫦娥工程的成功实施,在国外一些对中国存有不良用心的人看来,无形中起到了一种规劝作用,就是一种‘软威慑’。”
  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力量壮大的动力之源。在探月等尖端科技等科技领域的创新,极大提升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力量。而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走得越前沿,从而形成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威慑力也就越强大。这也解释了为何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会展开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争霸,而美国人终以登上月球而宣告胜利。
  如果中国真的能在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派航天员登上月球的国家,不难想像那定会让其他国家为之震撼。
发表于 2007-10-25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没有看电视
没怎么感觉到它的轰动效果呢
发表于 2007-10-25 14: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申奥的时候激动
发表于 2007-10-25 2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看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发表于 2007-10-25 2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真是个骄傲!!!!!!!!
这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是中国人的都要真心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2: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今日18时左右将进行第二次变轨

晨报讯(记者 王大鹏)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状态良好,工作正常。昨天嫦娥一号经历了第一次成功变轨,把调相轨道的近地点从200公里调整到了600公里,这是它10次变轨当中的第一次,接下来还要进行9次不同的变轨,第二次变轨就在今天18时左右。

  昨天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变轨之前,嫦娥一号卫星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这是它的轨道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随着“嫦娥女儿”的成熟,它开始逐渐走出“地球母亲”的视野。在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第一次变轨成功,之后它的轨道的近地点从200公里抬高到了600公里左右,而远地点保持51000公里不变。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告诉记者,嫦娥一号的第二次变轨将在它围绕16小时周期的椭圆轨道运行一圈半以后,也就是在24小时以后的今天18时左右进行。今天进行的第二次变轨是近地点变轨,变轨后远地点从51000公里调高到71000公里,而近地点保持600公里不变。

  相关链接 “嫦娥”开始探测工作

  尽管嫦娥一号卫星要经过十多天的飞行才能进入工作轨道,但其携带的部分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已于25日晚7时许进入工作状态。

  记者在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地面应用系统处看到,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调动嫦娥一号携带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工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将可以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4万公里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状况。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在空间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具有重要价值。

  嫦娥一号共携带了8种有效载荷。其中,CCD立体相机负责为月球“拍照”;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有关月表主要物质类型及其分布的信息;激光高度计提供月球地形的高程数据;伽马/X射线谱仪确定月球表面元素类型和资源分布;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亮温温度,计算月壤厚度;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探测原始太阳风离子的能谱,包括太阳风的体速度、离子温度等。据新华社

  名词解释 什么叫卫星变轨?

  所谓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

  变轨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的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以及遥控技术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是在远地点进行的。绕月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介绍说,按照计划安排,从10月26日开始,卫星还将在近地点实施3次变轨。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次变轨,即10月31日实施的变轨。卫星将在那次变轨后,正式踏上奔月的征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卫星未来几天动作

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0月26日17时41分左右,卫星远地点高度由5万余公里提高到了7万余公里,进入绕地飞行24小时周期轨道。

  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10月29日17时33分左右,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

  第三次近地点变轨

  10月31日17时25分,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发表于 2007-10-26 12: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没赶上看发射

打开PPLIVE的时候已经飞出大气层了......

我就想看看嫦娥拍回来的照片上,能看到美国人那个脚印不...
发表于 2007-10-26 1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昨天上午曾总理还到我们公司视察,很高兴还能跟他握手并回答问题。感觉他还蛮和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9-25 04:39 , Processed in 0.11899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