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9|回复: 2

南都社论:囤地弱化执政能力 政府反制宜有诚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1 19: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0-31 10:14: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地产商圈地无数,造成囤地的恶劣格局,这已非坊间流言,而是确凿的社会现实。广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房地产企业前三季度购置土地22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8%,但本年完成开发土地面积1734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3.6%,逾两成土地涉嫌囤积。放在全国范围内看,类似的情形绝非广东独有,国务院的研究报告早已对开发商鲸吞土地发出警示,国土部近期称已制定详细措施查处囤地开发商。而就在上月,广州本地商人囤地多达42平方公里的新闻曾让政府当局震怒,房管局迅即自查及自辩,伴随这场真假数据风波的则是强劲而又不无哀怨的民众声讨。

  事实上,在由高昂房价推动的一轮又一轮舆论浪潮中,关于囤地与房价之间的相关负效应已有透彻的剖析,正如本报社论已表达的那样:“囤地已是中国地产界公开的秘密,通过将大量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上,房地产企业垄断了最基本的资源,再通过房屋开发的唯一合法模式,巩固行业垄断格局,从而实现了由开发商操控房价的市场态势。”问题是,长期经受如此恶劣后果折磨的民众,差不多已出离愤怒了。他们对囤地的阴谋或阳谋既不能纠正又无法逃避,如果不甘心堕入房奴的洪流,则干脆成了冷漠的看客。民众在由囤地所操控的房价泥沼中举步维艰,无力感丛生,是自我救赎还是冀望政府施援,希望虽然殷切却抵挡不住房地产市场的残酷乱象。

  比照囤地挤压下的民生焦躁,国土部的最新表态承认了囤地的严重性,这比地方政府习惯性地否认囤地现象的存在似乎略有进步。察其言,更要观其行。国土部此次为整治囤地开出的药方却让人怀疑其实际效能。比如“开发周期不超过3年”的规定就缺乏操作性,其实开发商早有办法抵消这样的调控意图。再比如切割大幅地块以引进小地产商的策略,又无法及时、足额地形成市场上的房屋供应量。更诡异的是,旨在遏制囤地的国家政策竟摆脱不了“原则上”的规定。而在中国,在充斥着饕餮野心的地产行业,“原则上”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大概不难猜测。

  当然,在地价“绑架”GDP、地产商在政府部门中遍植利益同盟的态势下,国土部的信誓旦旦在广州乃至广东囤地的地方性场景的映照下,显得根本不足以承载人心,对净化由囤地积弊而生成的房地产市场少有约束。从整体上观察,对土地负有监护责任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普遍缺乏释怀民愤、纾解民生困苦的诚意。这从囤地规模、分布等核心数据的征集及公开上可见一斑。目前,这些由政府掌握的数据都是谜,政府甚至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的同时,有意混淆“囤地”的概念和界定,并着意削减关联数据的发布,个别城市取消网上实时商品房的成交量等数据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种秘而不宣、宣而不尽的信息控制方式,制造了一个个难窥其详的地产黑幕,力助政策性囤地的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与此相膨胀的是,地产商的势力越来越大,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政府与地产商的紧密程度也越来越高,自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联盟。这一利益联盟起始于土地供应、承继于房屋开发,周而复始,倾轧民生的真实吁求,追逐以公益亏损为代价的巨量暴利,并让它们的每一个盟友深陷其中、沉沦其间。对政府而言,囤地见识了行政责任与执政能力的流失,监守社会公平的政府精神萎靡不振;相应地,无论是地产商还是土地官员都对社会民众的切肤之痛惯于卸责、极少担当。

  据言,上市的地产企业中囤地10平方公里的不下10家。它们成长的历程见证了相关土地狙击政策的无能,也证明了它们囤地的疆域不准备有界限、不准备停步。然而不只是广州,也不限于广东,反囤地的管制废弛,而联盟依旧强硬。此种变态所遗留的祸害自然不用赘述,其中之一就是必定将政府和社会拖入危险境地。可是民众心长力短,言之痛心,能奈其何?
发表于 2007-11-1 1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好碧桂园
发表于 2007-11-1 2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市场走向危险的境地,就需要弱化他的市场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05:26 , Processed in 0.9136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