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关于”的一些关于
《湖大青年》编辑部
在湖大两年,感觉依然是整天生活在“校园之内,湖大之外”。湖大对心高的我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现在,不是未来,所以我总有意无意地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仿佛“生活在别处”。不过这也正好让我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湖大,解读湖大这两年来的变化。
四学期制改革,学部的划分,校长见面会,学生工作向园区转移,巨资购回园区重点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等等一系列动作,都纷纷发生在湖大着力改革的大语境之下。共识与否、成败与否暂且不论,但至少向外界传达了千年学府“积极求变”的迅息。而作为一介布衣学子,我更愿意用一种富有戏剧效果的方式——湖大和我们的“吃住行”来“盘点”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场变革。
“关于在全球公开招聘教授的通知”
偶然在校官方网站看到这一通知,激动不已,为自己能就读于这么一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校所庆幸,可是坊间的消息和校报的朋友告诉我,湖大在吸引高水平教师工作方面停滞不前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看来负责人才引进工作的官员对于葛优大叔“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一论调还没有深刻的领会。要不来,请人家来讲一课也行,可是名噪一时的“岳麓讲坛”也已经“息影”好多年了。缺少了这些体现实力和展现软实力的窗口,湖大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挨饿下去,直至瘦弱不堪。相比较于湖大的“吸纳”,我们学生自己这张口的吃也没有叫人省心,特别是最近凡是以人民币标价的东西都在涨,食物与房价最为疯狂,以至于湖大学生论坛上关于“吃的贵”的骂声盖过一直以来稳居口水排行榜首位的关于“吃的差”的骂声。而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湖大后勤在这一轮骂战中首当其冲。教务改革、学分改革、园区改革,真可谓“改革春风吹大地,何时吹进湖大餐饮和后勤”。
“关于全校学生统一搬到天马学生公寓入住的通知”
06年的夏天,天马学生公寓三期工程扩建完成,这个事件的意义对于04级的同学来说就是意味着三年经历三次乔迁之喜,住宿的条件当然是一步一个台阶,从校区八个人住的通铺到天马四个人住的公寓。而天马公寓的硬件设施和安全性、舒适性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和提高,套用前财长金人庆的一句话就是“公共财政的阳光终于照耀到了天马每一个纳税人的脸上”。而湖大的“住宿”条件也如同我们一样在不断的改善,小到图书馆厕所的改建,大到征地兴建教学楼。只是南校征地的速度令人疑惑,三年还没有推平一个小菜场,而且最近北校与财专“姘居”事件又惹得许多同学唾沫横飞。其实从“大地理”看,湖大“住宿”条件彻底改善的机遇在于湖南地域资源的崛起,中部崛起之后泛珠三角已经泛到了湖南。湖大怎样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向东部沿海的高校学习,依靠政策资源大胆地创新,聪明地借鉴,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搞真正的工学结合、产学基地和教育产业化,缩短知识到生产力、生产力到学术效应的转化周期。也许湖大的未来在遥若星辰的香港和澳门也未可知。
“关于年底所有公交线路从校内撤离的通知”
长沙霸蛮的公车司机一贯用跑跑卡丁车的开法在湖大师生通行的麓山南路上“飞扬跋扈”,扮演着马路杀手的角色。虽然这已经对湖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却因为公交线路的变更牵扯到众多利益部门,所以迟迟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上个学期从广院一个朋友的新闻采访作业中偶然看到这一报道,备感欣慰。公交路线的变更使得我们的“行”更加地安全和顺畅,而整个湖大的运行前进则更多地决定于对自身的定位和对未来发展路径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一直悬挂在空荡荡的体育馆里。在这个定位下湖大近几年的排名虽略有提升,而文科实力疲软的痼疾并没有真正得到医治。湖大文科在经历了本世纪初头几年超常规的发展壮大之后,近些年提升趋于缓慢,其实在湖湘岳麓固有的文化底蕴和湖南长沙特有的革命精神的基础上,湖大文科完全有条件“急功近利”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一举突破湖大质变的瓶颈。其实湖大的“行”肯定包含更大的语义,涉及更多的方面,只是作为一名湖大的文科学生,我对此多一份期待。
行文至此,其实更多的是对这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革的一种描述,缺少建设性,这不是我所喜欢的文字。但是现在我自身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被改变者,而不是改变者,甚至都无从知晓这场改变现在已经骤停还是转向更深的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甚至都很难被称作旁观者或者亲历者,所以对于湖大的这轮改变我不敢妄加评论,只能保持一种观望的姿态。我只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骑驴找马的过程,其中都要权衡改革成本、改革可及性和成果维护等等诸多问题,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妥协甚至让步都有可能是为进一步的改革储存空间或者积蓄力量,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用一种更加积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守望或者参与湖大的这场变革。
我相信这些年湖大会有一些好的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