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回复: 0

汉代复仇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0 13: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武帝在经营西北获得有利形势后,想要一举消灭匈奴,并为此下诏:“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其实不仅刘邦、吕稚夫妻受到匈奴的威胁和侮辱,还有汉帝国边疆的人民百姓更是随时随地的面临着匈奴侵略、屠杀所带来的灾难。战国之时,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备匈奴的侵掠,在北部边塞修筑城墙,秦始皇更是将三国的城墙连为一体,成就万里长城。但是到了汉帝国之时,匈奴的危害仍然存在,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以至于身为帝国始祖的刘邦、吕稚都曾被侵犯。匈奴的存在对汉帝国、武帝本人来说可谓是国恨家仇于一体。这是国家、皇帝的仇恨,在国家思想上就肯定了复仇的合理性、正义性。

   对于民间的复仇之举,汉帝国也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国际、人际间这一特定行为上汉帝国是做到了一视同仁。

   汉代的法律自独尊儒术之后,对各类案件都参照儒家经义作出解释和判断。董仲舒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他说:““《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而汉帝国选择认定了儒家经义,倡导三纲五常,尤其重视“孝悌之义”,因此其中对血亲复仇的判决往往宽大处理。而汉帝国民间的复仇之举也屡见不鲜,当时的人对此是抱有同情、理解甚至赞赏的态度。

   赵熹,南阳人,他十五岁的时候,一位兄长被人杀死,兄长还没有后代,赵熹便决心自己为他报仇。于是准备兵刃,结交刺客,亲自带领众人上门寻找仇家。也是恰巧,仇家的人全都感染疾病,大概是传染病之类的,否则不会一家人都卧病在床,以至于“无相距者”。这其实是一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赵熹可以轻易的将仇家解决。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认为趁人身患疾病没有反抗能力之机报仇,实在不是大丈夫所为。临走前,放下话说:“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仇家感动,都在床上叩头。病愈之后便一同自缚到赵熹家请罪,他闭门不见,请死之人也不杀。后来,仇家还是被赵熹杀死,终于完成他当初为兄报仇的宿愿。此事发生在西汉末年,后来赵熹在汉光武帝时任太尉。他报仇杀人的事始终没有人以为这是罪过,而是根据他青年时一系列的所作所为称他“少有节操”。

   东汉中期,青州安丘县男子毋丘长和母亲到市场中游逛,碰到一位醉汉。这醉汉出言不逊,有侮辱母亲的言语,想来十分不堪。毋丘长大怒,杀了醉汉,自知犯法,出逃外地。安丘县派人追捕,结果在胶东国边上捉到了他,捉回去一定是死罪。此事被胶东国相知道,便叫人把毋丘长领来,面对他说:“子母见辱,人情所耻。然孝子忿必虑难,动不累亲。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言下之义,是很感惋惜的,毕竟被杀醉汉只是言语相伤,而毋丘长则是杀人,无法宽恕。而毋丘长自己也知道“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乡,恩无所施。”吴佑沉吟片刻,问他有没有妻子,他回答说有妻无子,吴佑便命人将他妻子送来,安排他们同宿牢狱之中,直到他妻子怀有身孕。前后经历一段时日,到了冬天,惯例是秋冬行刑,毋丘长临死之前和前来送行的母亲说:负母应死,当

   何以报吴君乎?感动之余,毋丘长咬断手指吞入腹中,留下誓言“妻若生子,名之‘吴生’,言我临死吞指为誓,属儿以报吴君。”吴佑之所以如此特殊对待毋丘长,也正是因为他的孝义,为母杀人,所以才为其留后。一方面批评他不应该一时冲动,连累亲人;一方面又对他的因母杀人之举通过优待表示了很大的肯定,立足点都是一个孝字。

   东汉后期,有一个苏不韦,父亲苏谦官做到金城太守。在苏谦做督邮的时候曾纠察美阳县令李暠的不法之举,使他受到法律的惩治。但是李暠和当时得势的中常侍宦官具瑗相好,后来竟做到司隶校尉。抓住苏谦一次违法的把柄,将苏谦收捕狱中,严加刑讯,竟然致死。李暠还嫌不足,又对尸体加刑,才算出了昔日的怨气。这时候苏不韦年方十八岁,将父亲的尸体运回老家,却不下葬。仰天长叹:“伍子胥独何人也!”心中顿生复仇之念。由于当时朝政日坏,奸佞当权,李暠与宦官狼狈为奸,正是权势大张的时候。苏不韦报仇并不容易,但是决心已定,他很快就着手准备。先把母亲的藏身之处安顿妥当之后,改姓易名,散尽家财都用作招募剑客死士之用。很快就组织了一次伏击,却没有成功。不韦见强攻不成,便另辟蹊径,在距离李暠住处不远的一个隐蔽之处,开始挖地道。一直挖掘了一个来月,终于挖到李暠寝室之下,正好在床下的位置。一天夜里,不韦与从者杀出,却正好赶上李暠上厕所,就杀了他的小妾和儿子,并留下书信警告。李暠这次惊惧非同小可,此后在屋子里面布下荆棘障碍,在地里埋下石板,防止偷袭,并且“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出门的时候,兵刃随身,壮士左右保卫。不韦见再难以行刺,一怒之下,飞驰到李暠的老家,挖了他父亲的坟墓,把死人头斩断,拿来祭奠苏谦,又在市场繁华之处宣扬“李君迁父头”。李暠被不韦折磨得垂头丧气,回家重新掩埋父亲的坟墓。再命人捉拿不韦,经历长年捉拿不到。李暠受此大辱,气的吐血而亡。后来天下大赦,不韦才回家正式安葬父亲。但是这件事被当时士大夫有所批评,认为他复仇虽然可以同情,但是发掘坟墓,“归罪枯骨”总是不对。直到大名人郭林宗为此事发表意见,认为“子胥虽云逃命,而见用强吴,凭阖庐之威,因轻悍之觽,雪怨旧郢,曾不终朝,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强雠豪援,据位九卿,城阙天阻,宫府幽绝,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不韦毁身燋虑,出于百死,冒触严禁,陷族祸门,虽不获逞,为报己深。况复分骸断首,以毒生者,使暠怀忿结,不得其命,犹假手神灵以毙之也。力唯匹夫,功隆千乘,比之于员,不以优乎?”这件事才被众人肯定。这和当时士大夫与宦官的斗争有所关系,李暠是宦官之党羽,苏不韦父子前后抗击强暴,复仇又是汉代所肯定,苏不韦最终获得赞誉。

   汉帝国有复国家之雠于匈奴历时百年,帝国内上自王侯官吏(西汉之时淮南王刘长报仇杀死审食其最著名了)下至黎民百姓或为父母或为兄弟复仇所在皆有。风气所流,不分贵贱,也不分男女,在东汉后期就有记载一名烈女复仇的事迹。

   赵娥,酒泉福禄县人。父亲被同县的人杀死,而赵娥的三个兄弟此时都患上疾病,不治身亡。仇家见赵家没有了男丁,大喜庆贺以为赵家不能报仇。赵娥心里却埋下仇恨,暗中备下刀兵,经常到仇家附近,坐在自己的车里,以便看到仇家伺机刺杀。但是一名女子毕竟力量不够,没有很好的机会,难以成功。就这样赵娥一直等候了十余年,才等到良机,一举刺死仇人。大仇已报,赵娥心中坦然,自首到县衙,“父仇已报,请就刑戮”。县长惊叹之余,被赵娥的行为感动,当即决定“解印绶欲与俱亡”,为了这样的女子竟然连官都不要做,也许汉帝国以后很难看到类似的例子了。但是赵娥不肯逃亡,“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县长不得已将她收押,直到赶上大赦赵娥获得释放。此事惊动州郡,纷纷称赞,在赵娥居住的地方“表其闾”以示彰显。传到洛阳,身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张奂深为嘉许,馈赠礼遇赵娥。

   汉帝国是一个激励人民义烈勇敢的时代,类似的案件在中央讨论的时候,公卿也得出如此合乎情理,又可以激励懦弱子孙奋发图强的结论。帝国公开的承认甚至赞许包括复仇在内的果敢勇烈之举,形成风俗,帝国各地如燕、赵、楚、吴、秦各地之民无不有勇敢之名,以懦弱为耻。帝国还允许民间自备刀兵弩箭,兵器市场十分发达。这是一个自信、尚武、勇敢的帝国。复仇只是因为帝国尚武重义所体现出的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从中可以窥见汉代风气之一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4:27 , Processed in 0.07909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