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回复: 1

[舞文弄墨] 新周刊:2004年中国阅读盘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4 21: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09月15日 09:50:17  来源:新周刊


今天,一个普通中国读者要淘遍190391种书、9074种杂志、2119份报纸、140万个网站和上千条短信,或许还不能发现一篇美文。

“海量资讯”,新浪网每天聚集起呼啸而至的资讯巨浪刷新着我们的眼球。“资讯使人焦虑”,凤凰卫视早早打出的广告语喻示我们都是患得患失的资讯狂。而《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则抱怨,对一篇美文和一篇烂文的反馈都差不多。人们一阅而过,资讯消费被均质化了。

无处不在,网络时代的地球村村民将阅读变成一种随时随地的行为。更多、更快,报纸进入厚报时代,杂志进入周刊时代。阅读已不止于书。公众的阅读行为趋于多媒体化和电子化。网络引导着、也败坏着公众的阅读趣味,一方面它引导着人们每天的阅读注意力,另一方面它把精品降到了与八卦同等的品味。

然而优质阅读仍是人们的向往。2003年11月,本刊推出《无书可读》专题,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原创乏力现象以及种种奇技淫巧予以痛斥,反响巨大。时至今日,中国出版业内部正在进行深刻变革,体制的创新带动着图书的繁荣。本刊邀集了数十家出版社自荐过去一年里出版的最好图书。我们也注意到其他媒体这方面的努力,如南方都市报每年推出“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为海量资讯时代的精品创作和美文阅读扬名立腕。

优质阅读应当受到鼓励和褒奖。本刊评估与挖掘了过去一年中各方力量对于中国人日常阅读的贡献值,综合阅读占有率、公众影响力及专家定向调查,汇成首届“中国阅读贡献榜”及“榜外榜”,以此向为中国人提供优质阅读的个人和机构致敬。



留在2004年的20本书 (文/侯虹斌)

这是常态的出版年。80后和名宿各有表现,有人追随成功、励志和玩,另一些人回味历史。

钱钟书1979年在参观美国国会图书馆时感叹道:“我很惊奇,这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要读的书。”2004,显然是常态的出版年。一群80后的小孩爬满了文坛的小土坡,占山为王,来势汹汹,见神灭神,遇佛杀佛。如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孙睿、一草……充满了弑父情结,却不知身上奶味未退——这显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韩国的美少女作家可爱淘《那小子真帅》从韩国热到中国,在中国号称已有10亿的点击率。单纯幼稚的文风倒是和作者、读者、题材的身份相一致,比较起来,中国的小写手扮老成,老写手装嫩,话不好好说。

而最想好好讲故事的人莫过于写自传的。都是名宿都是德高望重,世事洞明皆学问。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就是典型例子。许多年前,周老师的书中已经在告诫大家要“平和冲淡、宁静致远”。现在,这位翻译了尼采的哲学家再次写自己,“我把自己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我对人性的了解已经足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来看自己,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本书首印10万册。而另一本比《岁月与性情》更火爆的自传则是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他称这本书是一种新的“记忆文学”,首印高达40万册。



在这个到处都是叫卖声和吆喝声的文坛上,低调的作者容易讨人喜欢。《河流如血》在各大书店上架,作者海岩依旧不露面,只是诚恳地说:“我追求的不是不朽的作品,而是速朽。我的强项不是质量而是速度。”这部近34万字的小说,海岩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完成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姜戎,与狼共舞11年、潜心研究打下腹稿30年、埋头写作整6年,才写下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新书发布会上,主角姜戎却拒绝露面,任由一群商人或者文化名角在唱戏。更厚更重的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的《外交十记》。他自称为“真实准确,非史非论”,它至少提供了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视角,还拓展了我们社会的话语空间。

中信出版社的《水煮三国》则是一本能把厚书读薄的另类经济管理书,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借古讽今,也不妨当作是一则搏击商海的案例,《细节决定成败》证明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今年的畅销书还有两本事关上帝的。一本是《达芬奇密码》,连续34周长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部惊悚小说则是不断地端耶稣等圣人的老底,越诡异越抵死越好玩。而另一本则是法国的小说《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其实说的是德国占领了法国的二战期间的故事,法国版的《美丽人生》,笑中有泪。

书市越来越好玩。玩细节,谁比得过欧阳应霁。披件白T恤、穿双白饭鱼,都要抠细节,连看《设计私生活》的人都会因此而更精致。玩感性,谁比得过安东尼·伯尔顿,《厨房机密》把吃的玩意都写得滚烫灼人,浓香四溢,在牡蛎中尝到了未来的滋味,把身体当游乐场,性感得要死。玩精明,谁比得过朱兆瑞,《3000美金,我周游了全世界》,这88天是这个MBA学以致用的得意之作。玩情调,谁又比得过《行知书》,跨州过省,把不同地域的风情节逐个捕捉,是小资驴友的心灵地图和实用地图。

每年定期给大伙儿提供经典段子和笑声的冯小刚今年改拍正剧了,同题书《手机》和“做人要厚道”的电影一起传开。作者刘震云把爱情写到狼狈的份上,跟真相也相去不远了。而毛尖的《非常罪,非常美》是文人影评,卖碟的小贩只要有专业精神,一般都要备一本;关键是她又盘活了影评这门已稍老朽的勾当。

70年前,柯灵扒拉出张爱玲像拾到宝一样,称赞她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人走茶未凉,胡张二人的作品被翻出来,双双爬上排行榜。今年,阅读界也幸运地有了最美的收获,而且,一下就是仨。《农民调查》是罕有的良心之书:能够扛起锄头和农民兄弟一起的知识分子恐怕有限吧?早在1996年,《南方周末》就评价陈桂棣是有些“硬骨头”的人了。《往事如烟》书写了那个年代里,高贵的灵魂和杰出的大知识分子的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而吴思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则师承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和技术分析,挟着《潜规则》的后劲,气势如虹。这三本书的畅销,也许证明愿意思考的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多。

历史写在纸上,语录响在耳边:《2003语录》用对白复述了2003的民间史。普鲁斯特也说,真正的书本不应该诞生自明亮的日光,而应该诞生自幽暗与寂寥。让我们擦亮眼睛,等待阅读的黎明。



十诫:中国图书出版之怪现状 (文/王晓渔)

我们的图书界也在偷梁换柱,不再“爱惜字纸”,不再敬畏我们文字表达的权力。

根据《圣经·旧约》记载,大约3300年前,耶和华降临在西奈山顶上,向摩西吩咐了后来被称作“十诫”的一番话:1.除耶和华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雕刻和跪拜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字;4.当记住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伪证陷害人;10.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物品。可是一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业,却如同汪曾祺小说《受戒》里的小和尚明子,在受戒的那一天还跟划船的小英子立下“山盟海誓”,全然不顾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哪怕是庄严的“十诫”。

第一,名人家属卖名人

1933年,胡适在《四十自述》的序言里表示:“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地感受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他大概没有想到,70年后中国出版界的自传满天飞舞。不过,其中充满口水(没话找话)和泪水(忆苦思甜)。

同时,名人家属出书还风起云涌,一人得道,全家光荣。刘欢夫人、葛优母亲、王蒙夫人仿佛杨门女将次第杀上书市,还听说赵本山的小学同学写了一本《我哥本山》。假如耶和华来到中国,所有与他有关的人肯定都会成为神,至少摩西会写一本《我的导师耶和华》。

第二,动物图书抢风头

日本摄影家石黑谦吾的《再见了,可鲁》,使得“一条名叫可鲁的狗”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关于动物特别是宠物的话题,很容易被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但我们只能看到人们一边把动物当作可以带来奇迹的“偶像”,一边把动物当作任人宰割的“对象”;一边热爱着小熊维尼,一边让可怜的熊被活生生地抽取胆汁。

第三,看励志书的人成不了写励志书的人

励志书籍要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上帝,看来已经没人理会“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字”这一诫约。类似的书数不胜数,特征是:强调“写励志书的人”是如何如何的成功人士;强调“看励志书的人”动辄就是以千万计。其实,图书销量越大,越证明“看励志书的人”成为“写励志书的人”的几率非常之小。

第四,帮助人在电视里卖弄博学

虽然上帝专门在七天中留出一天时间让人类休息,可是人类偏偏发明了电视这种让人不得安息的东西。《财富大考场》系列、《开心辞典智慧题库》,纷纷成为双休日里加班加点的读物。每次打开电视,总能看到主持人和参赛选手在一串题目面前显示着他们的博学。

第五,80后作家“弑父”情结

80后作家群浮出水面,春树成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女郎,李傻傻的《红×》也闪亮登场。与上一代相比,他们如同转基因大豆一样至少早熟了6年。每一代年轻的作家都不会“孝敬父母”,他们对上一代的颠覆几乎成为惯例,可是这一代不仅“弑父”,还“弑兄”,开始不满于“大师兄”韩寒、“二师兄”郭敬明。

第六,白领只能在扑克牌里杀人

前两年在白领中间流行一个叫做“杀人”的游戏,“杀人”恰恰概括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只不过它后面还要加上“不见血”。海岩的小说《玉观音》颇能代表“杀人不见血”的白领精神,警匪故事像爱情故事一样缠绵,爱情故事像警匪故事一样残酷。有时,“杀人不见血”意味着处处是血,海岩干脆把他的新著命名为《河流如血》。此外,王文华等人的小说也宣告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想做白领而不得的人”和“想不做白领而不得的人”。

第七,身体不会写作,只被写作

“身体写作”这个词,如今已经人老珠黄,但依然有写作者恋恋不舍,只是“美女”变成了“美男”,“下半身”变成了“上半身”。“美男学者”葛红兵写了《沙床》,赵凝则借新书《夜妆》提出“胸口写作”。作者总是要强调自己书写了“灵与肉”的冲突,实际上“灵”只是一层薄薄的皮,“肉”却是货真价实的肉。“不可奸淫”的戒律,早已被置换成库布里克电影《大开眼戒》中女主人公坚定的声音:立即做爱!

第八,童书是给成年人看的

一边是80后乃至90后作家“少年老成”,集体早熟;一边是成年人“返老还童”,集体撒娇。这使得童书格外兴盛,比如圣埃克佩苏里的《小王子》,仅译本数量据最多的说法是20余种。至于《哈利·波特》系列、《麦兜麦唛》系列,烧得更旺。

第九,电影证明不了小说

在刘震云、李冯这里,小说逐渐成了电影的副产品。小说家一旦变成了电影小说家,他就成了梦工厂的螺丝钉。但他们却总喜欢用电影的成功来证明小说《手机》、《英雄》、《十面埋伏》如何出类拔萃。事实上,“电影的事归电影管,小说的事归小说管”,用电影来宣传小说,无疑是犯了“伪证罪”。

第十,定位职场贪恋成功

田园时代的人生准则“无欲则刚”,在写字楼时代只能转换为“有欲则强”。《水煮三国》、《长大》、《差距》、《执行》、《细节决定成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睁大眼睛,最好梦游期间也能去上夜班。我之所以不看这些书,是因为我看过一个笑话:一个钓鱼的人拦住匆匆而过的路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忙碌,路人回答说要去加班;钓鱼者问:“加班是为了什么”,路人说为了挣钱开公司,开公司是为了开更大的公司,开大公司是为了悠闲地躺在河边钓鱼呀;钓鱼者想了想,问道:那你为什么不放弃加班,现在就像我一样来钓鱼呢?

中国图书出版的10个“热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使3300年前的“十诫”消失于无形之中,如同一位美国神父对《十诫》所作的哭笑不得的修订,我们的图书界,也在偷梁换柱,不再“爱惜字纸”,不再敬畏我们文字表达的权力。谁知哪一天,上帝就会震怒呢?

发表于 2004-12-25 14: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中国农民调查》和《往事并不如烟》,其他的实在不值一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18:44 , Processed in 0.0647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