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2|回复: 0

[舞文弄墨] 2004:日本书业的喜与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5 15: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将过去的2004年对于日本书业来说,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一年,在网络与偶像效应的双重推动下,今年诞生的百万畅销书超过了历年。更为可喜的是,日本书业终于止住了长达7年的衰退势头,开始触底反弹。然而欣喜的背后,掩饰不住文坛痼疾所带来的悲哀。

少年得志

  今年伊始,两位天才少女金原瞳和绵矢丽莎便双双刷新了芥川奖的最年少纪录,为日本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紧接着,两人的获奖作品便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金原瞳的《舌环》大卖50万册,绵矢丽莎的《好想背后踹他一脚》更是增印150多次,销量一举突破了100万册的大关。除了单行本之外,全文刊载芥川奖获奖作品的《文艺春秋》月刊3月特别号也变得洛阳纸贵,不仅连续加印了3次,还以118万册的销量创下了该刊自1923年1月创刊以来的最高发行纪录。

  日本书业人士分析认为,芥川奖向来侧重于纯文学,而这届获奖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关键在于两位少女作家的偶像魅力吹散了以往纯文学留给人们的保守、艰涩的印象。日前出版的《朝日新闻》以《“空白”中生存的年轻一代》为题,将文学大奖得主年轻化的现象称为2004年日本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章指出,上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后诞生的这一代,青春期是在高度繁荣的80年代和“空白跌落”的90年代度过的,他们的人生观、社会观跟他们的前辈完全不同,现在他们正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眼前的世界。金原瞳和绵矢丽莎的作品并不是纯粹的“空白”,而是用“显而易见的虚无语言”表现出年轻一代正在反思或者说走向成熟。

网络文学大行其道

  与少女作家平地惊雷式的轰动效应相比,网络文学似乎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手机连载小说《深爱》到来自于BBS留言板的《电车男》,网络几乎成了2004年日本超级畅销书的摇篮。

  11月18日刚刚跃入百万畅销书龙门的《现在就去见你》的作者市川拓司原先恰恰也是个网络写手,他在网上发表的小说《Separation》曾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有“催泪弹”之称的纯爱小说《现在就去见你》讲述了原本应已死去的妻子在雨季回到丈夫和儿子身边,陪伴他们度过了6周美好时光的感人故事。此书随同电影的上映久居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风头大有压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之势。不管是直接由网络催生的《深爱》、《电车男》,还是出自网络写手的《现在就去见你》,写的都是“网络时代的古典爱情故事”,无怪乎一位日本文艺界人士叹曰:“也许在这个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进行速食爱情的年代里,这种像‘化石’一样的爱情故事反而变得新鲜无比。”

《哈利·波特》拉动市场复苏

  2004年日本书业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一扫连续7年的颓势,终于走上了复苏之路。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今年日本出版业的成长态势源自畅销书所引发的爆棚效果。那些超级畅销书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将远离书本的年轻一代重又唤回了书店,这自然大大增强了图书市场的活力。

  时隔两年,《哈利·波特》系列童书日文版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又于今年9月1日在日本全国上市,该书不仅以290万套的首印数创下了日本出版业的奇迹,还一举将图书销售总额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尽管眼下尚无法断言日本出版业已真正步入上升通道,但今年图书销量止跌反弹已成定局。

评奖雷同文坛多事

  回望2004年的日本文坛,尽管以芥川奖为代表的文学评奖活动引发了近年来少有的连锁轰动效应,甚至连日本的书店也为了振兴书市,办起了首届“书店图书大奖”,然而今年日本各项通俗小说的评奖结果趋于雷同,却是不争的事实。眼下通过互联网,对某本书的评价可以在瞬间传播开来,立刻成为一种舆论,其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着实令人惊叹,这也在无形之中使得文学评奖带有人云亦云的味道。有鉴于此,日本文学评论家大森望和丰崎由美已经大胆地出来“乱砍文学奖”,读者更是不买那些评委们的账,这从拥有“四冠王”光环的《在樱花飘零的季节想到你》被书店打入冷宫即可见一斑。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闹背后,今年也可以说是日本文坛的多事之秋。美女作家鹭泽萌和《沉睡的森林》作者野泽尚先后自杀身亡,同一年中有两位知名作家弃世,这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联想到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大名鼎鼎的作家也都死于自杀,人们有理由将作家的自杀倾向看成日本文坛的一大痼疾。野泽尚享年44岁,鹭泽萌享年35岁,两人的作家生涯都经历了大约20年,而这正是一个容易江郎才尽、面临转型和突破的关键时期。

  与普通人常会因为事业不顺利而自杀不同,作家写的书卖得越好,压力反而越大。知名剧作家市川森一指出,自己的书越畅销,作家越难保持精神上的平衡,因为你无法预见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是否会同样畅销。所以许多作家在这一时期会有死的冲动,即便继续写作,也是为了“早日脱离苦海”。从鹭泽萌和野泽尚事业一帆风顺,却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创作生涯这一点来看,强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盛名之下无从着手的“下一部”作品,成了日本作家“四十之坎”的绊脚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18:38 , Processed in 0.10182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