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回复: 0

浅谈为何研究、如何研究——兼论政治学之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8 14: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为何研究、如何研究

——兼论政治学之目的

最近听了两个非常优秀的报告:一个是伯明翰大学Bill Birmingham教授(中文名字韩标)在集贤宾馆做的,题为“ Europea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一个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终身教授、纳米研究顶尖级学者王中林先生在逸夫楼做的,题为“从纳米发电机到纳米压电电子学”。这两个报告给了我为何、如何做研究以很大的启发。另外,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廉政思想,同时也借阅了大量的关于希腊文明的书籍。亚里士多德的博学、希腊文明的辉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些事件汇合在一起,引起了我关于做学问和做人问题的不少思考。总体而言,我有以下心得:

第一,如何研究问题。关于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其经典名著《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采用了溯源法、分解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考察法对城邦展开了的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这本书开创了政治学这门学科,并奠定了政治学的基础,经久不衰。它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跟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之先进有着密切关系。我记得林尚立先生在一次讲座中转述了杨振宁先生这么一句话——科学研究一定要还原到事物的本原。这实质上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溯源法。王中林先生也在讲座中强调研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他特别强调对于原理探究之重要性。看来,还原法、溯源法是多数学者共同采用的方法。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科研中学会这几个方法。

其次,研究目问题。王中林先生在讲座之初提出:科学研究一定要和人类需要和国家需要联系起来。我认为这是非常中肯的说法,人总不能研究和现实没有关系的屠龙术。利用这种思路可以分析我们专业的前途,评价我们的研究的价值。我们05级这一届有37个同学选廉政专业。这个专业可以说还是有前途的。因为国家需要反腐,反腐是个系统工程,必然需要大量专才。这一点我们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不过,廉政专业的前途也有不确定性。因为中国的反腐斗争似乎有太多的人治因素,并没有制度化,国家反腐政策常因领导人更替而改变。此外,当中国发展到较高阶段,腐败问题一般能够得到控制,就像当今欧美国家一样。到那时,对于廉政人才的需求又有多大?这是个问题。此外,虽说一个学者要在学界立足,必须有自己的阵地、根据地,但是选廉政方向为自己的阵地,似乎过于狭隘。政治学领域尚有更多更广阔的天空。

总之,我们在选择专业和研究领域时,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将自己的研究与人类需要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这一条愈是把握得好,愈是有益。当然,这里有个长期和短期的问题。一个学者应该具有预见性,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家现在的需要,还应着眼于国家十年后、几十年后的需要。韩标先生的研究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发。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更难以谈得上已经和西方世界接轨,但是他认为十年后二十年后肯定会发展起来,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大量的研究。他建议大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成功的研究者应该具备这种眼光,这种预见性。

再次是政治学的目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政治学》),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同时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是政治学的起点。当今政治、政治学越来越功利化,许多政治教科书都将利益(倾向于强调物质利益)视为政治现象之基础,这确实反映了现实。但是,这够了吗?政治的最高目的是假借公共权力实现利益吗?

这种政治工具主义观点带来了政治学的冷漠和功利化。回归亚里士多德,我们可知道政治乃是追求至善,追求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实现善的、幸福的生活。自然这其中必然涉及利益及利益之分配,但是较之于将利益视为政治之目的的现代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起点似乎更高,也更具有人文色彩。因此,如何反思现代政治学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偏颇,弥补现代政治学人文主义关怀淡薄的不足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自然,亚里士多德不是完美的,如他承认奴隶制,否认男女平等,这是他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局限性。不过,若将其充满贵族气息的“公民理论”推及当时每一个人身上,包括奴隶、女人、外邦人(现代人就是这样做的,公民权给了几乎所有国民),那么他的政治学就是一本几乎无可挑剔的现代色彩浓厚的政治著作。正如若将孔子的士大夫观念、君子观念推及每一个人(包括比士更低等的平民,女人)身上一样,孔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现代的一样。

另外,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成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马克思语),和他相信理性,采用理性主义方法进行思考、研究分不开。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者开创了西方理性主义源流。理性主义虽然遭受到了以叔本华、尼采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的冲击,但无疑仍是世界思想的主流,或者至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科学必然是建立在相信理性能够反映自然和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因此,学习亚里士多德,最宝贵的是学习他理性主义态度,理性主义研究方法。我们遇到问题,不应该轻率下结论。而应采用理性主义方法进行思考、研究,将之分解、分类、比较研究,找出一般性东西。另外,虽然亚里士多德强调神学目的论,但是他的理性主义方法却为后人粉碎宗教迷信提供了最锋利的武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正是这样做的。

另外,研究还应该以兴趣为基础,同时必须能够坚持下去。王中林先生以身说法,说自己写一篇关于纳米的学术论文时,为弄清其中某一个问题,同一个实验重复了近500次。没有坚持,则不可能有成果,尤其是重大创新,兴趣和坚持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选择考研专业考研方向时,应该以兴趣为主。这点必须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11:37 , Processed in 1.7508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