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31 2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1208
"政府需要"不代表就没有错误,日本军国政府"需要"军队去侵略杀人,那些侵略者就无罪了?那些杀人的将官士兵们,难道一句"只是个执行者"就可以免去一切罪行?今年的抗震救灾,政府做得如何不说,至少大方向是对的,也是有努力去做的,这种情况下那个王什么说了两句过头的马屁话尚且遭人唾弃,何况郭当时面对的是一个倒行逆施的领袖!将一分功德吹成十分可以谅解,将十分罪恶吹成百分功德,这就绝对是人品问题了.正因为郭的地位特殊,同样的言论从他口中说出来,较之从其他普通人口中说出来,影响要恶劣百倍,他的特殊地位不是为他洗脱污点的借口
==============================================
钱老赔回复
执行者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了,你一定要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在过去的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无“罪行”,未免弄的太复杂了。下级服从上级,士兵听班长的,班长听排长的....自古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执行者的罪过怎么也大不过制定政策的人吧。你说的郭当时面对的是一个倒行逆施的领袖!我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讨论起来篇幅就长了,最好能让历史重来一次,让老蒋来统治 一回大陆 ,你就知道谁是真正的倒行逆施的领袖了。郭对毛可谓是真心的崇拜,更何况毛在旧体诗词上的造诣确是在郭之上的。那年代连驰骋疆场的老帅林彪也疯狂的把毛吹捧到天神之上,周也在党的九大历次会议报告上上狂呼四个伟大,这二位比郭不普通吧?咋没见人说他们无耻,说他们没有人格?再者说了,说了有意义吗?周就不伟大了??那个时代就是那样的,你可以去大的图书馆翻阅一下文革十年的报刊,要按你今天的眼光,哪篇文章都够您老批判一阵的了。我自己也跟随过,相信你父母也不会例外的。假定你要深入地批判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陋习,最好先从你自己家里开始。先和你的父辈以上的人理论,看他们是怎样渡过那段日子的。理解并且宽容的对待那段历史,公正客观地对待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是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的。这点事反复地掰开了揉碎了的如此述说,举一反三您也该清楚了。您要是再不明白,也只能是先“杠”在哪里了,这和刻舟求剑还有区别吗?唉....
1208
郭的"主流",我前已有言,不感兴趣,从来不认为他的作品从文学意义上有什么价值.我在此想聊的,就是他的人品问题而已,而私生活,当然也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国民党的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共产党的呢?郭是跟国混还是跟共混的?诗人浪漫多情,无可厚非,但玩弄女人,始乱终弃,在哪个年代都是无耻.就算在性观 念开放得多的今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贞操也不能说不重要,何况当时?郭跟这么多女人XX过,有为她们负责吗?就算当时法律允许纳妾,但在郭这样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当中,一夫一妻制也仍然是被默认的,否则郭也不用有了新欢就抛弃旧爱,而是可以堂而皇之地享齐人之福了,他不敢这样,正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一 夫多妻是不容于他所处的那个圈子环境的.郭要是有种就像辜鸿铭那样公开鼓吹一夫多妻制,以反封建斗士自居的他,自己也没面目以法律允许纳妾来为自己辩解,老赔提到这一点,可谓是失算了.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的当然不只是郭一个人,毛在对待女人和感情方面人品同样不好,这个我不是只针对郭.就算我所敬仰的鲁迅,对于他抛弃原配与许广平在一起,我也认为他是应该于心有愧的,至少他对不起原配夫人.不过鲁迅毕竟一生也就这么一次,他对许广平还是专一的,比起郭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钱老赔回复
你对郭的作品不感兴趣不要紧,那是你的事情,人各有志,也不会有人强求你的。郭的作品有无价值也不会仅凭你、我认为没有价值它就真的没价值了。但是你同尤老先生一样,对郭身边的女人们这种私事大感兴趣,深入研究,并横加指责,怒叱严骂,已经是和现在无聊的小报记者追逐现在明星的绯闻差不多的了。你也应该知道这种事情是很隐秘的事情,尤其是在封建传统意识很深的解放前。要清楚地证明一个人在私生活上是玩弄了女人还是被女人玩弄了,是抛弃了女人还是被女人抛弃了,和很多女人XX过还是那个女人和很多男人XX过,是一件非常复杂且有重大难度的调查工作。即便在高科技横行的现在,就算有录像,录音作详证,谁又能说清楚这中间的是非曲折呢?
就凭尤文的那段文字就把郭的有关女人的问题给定性为没有人格了?我已经说了,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尤老先生发他的文章是有其自己的企图的,想借此引发一些内心善良的人的愤怒,从而达到他炒作出名的目的。最烦这种拿别人的私生活当谈资并爆炒的人了,干点正事比啥不好?刘主席共有六次婚姻,肯定有哪一次他提出来离婚的,那就算是他抛弃女人了?他没遇到合适的婚姻是他的不幸,不是他不想专一,而是没遇到而已。难道他的人格就此完了?就无耻已极了?毛在文革中将他拿下也绝不是因为这类私人问题,因为将他拿上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事情,况且这本身就不是个问题啊。 说到一个人的无耻,好像不给他加点黄色的佐料就达不到效果似的,这有点像文革时期的批斗会了,但凡被批者有点这方面的“鬼影”,批斗者们是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
解放前的郭始终都是在国统区内,其行为约束自然是要受到国民党管辖的了,比如说皖南事变后,那部郭只用十天时间一挥而就的话剧《屈原》,一经上演,场场爆满。共产党是绝不会禁演它的,但却被国民党无情地给禁演了...郭抗议过,但没办法,那是政府行为。
1208
我不是文革的亲身经历者,但不代表我不了解那个时代的情况."因出身问题子女和父母断绝关系的;夫妻因派别不同而相互反目以致离婚的;子女被揪斗,父母无奈而不伸出救援之手的,何止千万"这些都是事实.一个人不谋私利当然是美德,但任何事过了头走了极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老赔想必也熟读史书,对唐朝张巡把妻妾杀了分给将士吃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对海瑞为了保全女儿的"名节"把六岁的女儿活活饿死有什么感想?郭之所为,庶几近之
=======================================================
钱老赔回复
俺只能说你太容易被尤文 忽悠 了,尤总是只说其一,不说其二,他作为 中国郭沫若学界第一特聘研究员 来讲,他应该是既知三,又知四的人,但他偏偏只是捡他需要的写,先忽悠了再说。网上抓住这点向那老郭疯狂进攻的大有人在,并且上纲上线、添油加醋,说什么他对于自己的女人,始乱终弃;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冷眼生死。一个连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爱的人,他对领袖的忠诚也应该大打折扣。这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1+1等于2 的问题吗? 非也...
据郭庶英、郭平英的《回忆父亲》所述,于立群确实曾经责怪郭为何不把世英被绑架的事情跟总理讲,面对于立群的责难,郭沉默良久,过了好一阵,这位76岁的老人才颤抖地说出一句话:“我也是为中国好啊...”在兄弟姐妹当中,世英最喜欢文学,很早以前就写诗、写剧本,深得郭的喜爱,当时郭之所以见到总理没有开口,是因为当时总理也在处在被一伙野心家的围攻之中,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被停止了工作,他一人承担着全部繁重的国务。郭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而是整个国家。他不愿在这时候去劳烦总理,牵连总理。第二天郭又想办法去了解事情真相,但万没想到,在第四天在郭一家赶往农大的三小时之前,世英已经被迫害致死了。罪名是现行反革命。周得知消息后非常的痛心,他到郭家安慰说:“革命总是有牺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具有伟大人格的堂堂总理当时也只能用文革语言来安慰死者的家属,这便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了。周曾两次派人调查世英的事情,但都没有结果。郭理解周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只是怀着巨大的悲痛,把儿子世英的生前的日记用毛笔亲手工整地抄写了一遍,一共抄了8本日记。直到郭去世的时候,这8本日记还一直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他坚信他的儿子不是什么反革命,可惜,在他去世的1978年6月,世英依然没有被平反昭雪。以上详见《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2辑。
以郭和周的私交来说,不是一般的铁磁,而是铁铁磁了。有句话是说:不知其人视其友...从 尤 文 来看,郭没有人格是由来已久了,像周这样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人都是郭的亲密战友和挚友,难道他花50年的时间还没看出郭是个人品极坏的小人吗?让你尤老先生等所谓 专家 一眼就看出来了?真真是让人奇怪了。如果周是在郭后面去世的话,在郭的追悼会上致悼词的就绝不会是邓而一定是周了...王建喜文中所说的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就是周说的,也是当时文化界公认的。 如果郭对周说了世英的事,周一定会出手尽全力相帮的,但那种文革初期的武斗场面极为雄伟壮观,周能否制止就很难说了。
1973年,毛下明令不准批郭,四人帮不听,非要围攻郭不可。像郭这样的文革中的家庭惨剧多了去了,邓的儿子不也是跳楼差点身亡吗?尤 文 非但不同情郭的老年丧子之痛,反而在人家伤口上大把撒盐,这种做法是真的很不地道,到底是谁没有人格难道还不昭然若揭了吗??? 俺也不知道是哪个权威机构把 全国最具学术人格的学者之一 的这顶桂冠授予了尤老先生,这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至于你说的唐张巡和明海瑞的事仅是历史上的极为个别的事件,哪朝哪代都有此等异类趣闻,是绝不可拿来以点代面的.....
1208
●沈从文与郭沫若道不同不相为谋
事件回放
1931年年轻气盛的沈从文在《论郭沫若》中说:让我们把郭沫若的名字置在英雄上、诗人上、煽动者或任何名分上,加以尊敬和同情。在小说方面,他应该放弃他那地位,因为那不是他发展天才的处所。在《论中国创作小说》里,沈从文又多处重申郭不善于写小说的观点。
==============================================
钱老赔回复
这一点谁都知道,郭不擅长小说,郭自己也应该知道,但郭就此就嫉恨沈了?不至于吧? 这里无非是想弄个使某人 无耻 的铺垫,这是郭在17年(到48年刚好17年啊,好漫长呀)之后展开打击报复的一个原因.....呵呵,从建国后到文革前郭掌握实权也长达17年,从文艺界到考古界都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而这17年却没有任何动静,傻子也能想明白的事情,忒有点荒唐了....唉...这种事件还是最好不要回放了吧。
1208
1938年12月,全民抗战的当口,沈从文在《一般或特殊》文章中说,“中华民族想要抬头做人,似乎先还得一些人肯埋头做事,这种沉默苦干的态度,在如今可说还是特殊的,希望它在未来是一般的。”此见解当即被认为是鼓吹抗战停止,等过五十年的埋头苦干以后再说,因而被斥为比梁实秋“更毒”、更阴险的“与抗战无关论”。以后到1948年郭沫若撰写《斥反动文艺》一文时,更据此批评沈“在抗战初期全民族对日寇争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高唱‘与抗战无关’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证据”之一。
沈从文过去一直反对政治干预文艺,同时也反对作家参与政治。提出要把文学“从商场和官场解放出来,再度成为学术一部门。”这种“反对作家从政论”接连受到郭沫若和其他左翼作家的批评。
沈从文与政治的距离与郭沫若对政治的热衷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两个典型。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斥反动文艺》对沈从文近十年背离左翼的老账新账一起算,给沈扣上“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大帽子。郭沫若将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后,沈从文也就在劫难逃了。 他的这一观点,不仅影响了沈从文的前程,而且也影响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北平解放前夕,北京大学贴出了抄《斥反动文艺》的大字报,并且在教学楼上挂出了“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大幅标语,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使得沈从文竟致于一度神经错乱。从此后,沈从文退出文坛,转到文物部门工作去了。
========================================================
钱老赔回复
抗战的初期,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全民抗战的热血激动情绪是可以想见的,突然文坛上出现沈的在当时别人看来“与抗战无关”的文章,引起左翼作家的注意并讨论,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就像汶川地震震出了个范跑跑一样。文人可以不写,写了就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范当时可以不跑,跑了也可不说出来,说出来了就要承担别人对他的各种议论了,这些议论中难免有过激的、甚至是极为不友好的...谁让你和国难撞上了的?国难从来在国人眼里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不论何时何地。
1208
旁观者语
吴宏聪:(中山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为西南联大中文系助教)
沈从文和郭沫若解放后基本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如果说二人也曾有过某种接触的话,那就是1981年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时,这本书里出现了一篇郭沫若在1964年就已写好的《序言》。我数了一下,全文只有不到200字,没有提到沈从文,也没有提到这本书,居然也是序言。原来这本书是周总理提出要写的,所以当1964年出版社请郭沫若写篇序言时,郭既不好拒绝,就写出了这样一篇被人称为“用心良苦”的序言。
==========================================
钱老赔回复
这类旁观者语,不看也罢。LZ的题目是说:《人不能无耻到郭沫若这种地步!--与钱老赔聊聊郭沫若》,这也和本题无关了。一篇序文到不到200字,本无一定的规定,你数它干啥?字数能说明什么?让你对一个你不大懂的服装领域(还是古代服装),能说多少就是多少了。这本书是周总理提出要写的,但周并没有直接让郭来写序言,他也可不写的,他那年已是72岁的年纪了,能写上200字已经是不错的了,这能看出郭对沈怎么样了吗? 也只能是看出是这个旁观者是在 用心良苦 了。再说这本书是沈老先生在81年出版的,周、郭都已经去世,沈完全可以在出版之前把郭的序言抽出来不发的,可见他没觉得郭对他有什么贬损,人家当事人都没觉得是个事的事情,不知吴助教非要数它干啥??
1208
王建喜:(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小波在《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一文中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工作是:1、创造精神财富;2、不让别人创造精神财富。‘而且’后一样向来比较出色”。但愿这种说法不是仅针对郭沫若一人而言。 作为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学者,郭沫若不应该不知道沈从文、朱光潜、肖乾等人的价值以及他们在学术界、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所以他于1948年在香港发表的《斥反动文艺》让人费解和痛心。沈从文被界定为“桃红色文艺”的作家,“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从阎王殿走回来的沈从文彻底告别了他心爱的文学事业,转入历史博物馆,为文物填写卡片,而此前他却是闻名海内外的作家、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终止了文学创作,却在文物考古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这可能是郭沫若先生没有想到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为此庆幸!想想沈从文在死亡线上的挣扎以及之后几十年含垢忍辱的折磨,我们宁肯不要他考古学上的成绩!
====================================================
钱老赔回复
唉,关于对王的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是在故意吸引别人的眼球(《思想阳痿还是不传代的好——反思郭沫若》),看后才知道内容与题目几乎是不相干的。如果不说作者是北大的,这种文章看了也就算了,不值得评论。一看是北大的还是中文系的,其逻辑思维竟是如此地混乱不堪,等俺有空时会对其全文做分段分析的。
我已经说过了彼时新中国尚未成立,郭还没有在官方任职,则完全代表的是他个人的观点,明眼人也能看出,郭只代表个人的文章观点不会对沈老先生构成自我解脱生命的威胁,希望1208兄拿出有力的立论依据来证实这一观点。遗憾的是,俺从以上所述还是没有看出有直接说明郭的代表个人的文章会对沈老造成自杀的威胁,也没有看出沈出走文坛进入考古界是郭一手所为的事实。傻子都知道,建国后,郭在中国政府的文化及科学界的地位已经是首屈一指,如果想利用权力给沈点小鞋穿,应该是易如反掌,郭随便下个单子就能置沈于死地,以他的权力,不要说发表48年的《斥反动文艺》,就是在这篇文章后再加上沈从文的名字,重新炮制一篇文章炮轰沈也不是做不到,但你看到他这样做了吗?这种捕风捉影的“无耻”也要拿来说事?是不是有点太 无耻 了?就现在人肉搜索如此发达,如果有这样的证据,网上早就弄上来了。郭也没有必要贬低谁来抬高自己的必要,因为在文化界他已经是最高了。但如果你要是赶上三反五反,反右,文革这些重大运动,在政府要求 凑数 的 壮大反面队伍面前被收罗了进去,也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就一定是某人送你下地狱的。幸亏《斥反动文艺》是发在1948年,要是在1958年那还不什么屎都扣在郭的头上啊?所以一定要记住,在什么时候,都要有真凭实据,特别是在说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无耻到了 你说的“这种地步” 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