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回复: 0

(湖南大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考试试卷(A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8 12: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考试试卷(A卷)
(开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应得分 10 10 30 30 20 100
实得分 评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
1-10 : C B C D D A D D A C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ADE 3.ABD 4.CD 5.CDE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 )
A 政治明确 B 组织原则
C 思想路线 D 工作作风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 )
A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
A 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 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 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A 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 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 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 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 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 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7.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民主党派是 ( )
A 执政党 B 反对党
C 在野党 D 参政党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9.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 )
A 反对和遏制“台独”
B 推进两岸“三通”
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 回到“九二共识”
1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 )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E?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社会主义本质是 (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E 计划经济
4.毛泽东关于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有( )
A 《新民主主义论》
B 《实践论》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 《论人民民主专政》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
A 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B 国家的权力机关
C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E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阐述理由。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答: 1.此命题错误。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2.此命题正确。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3.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3.此命题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答: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2.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4)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5)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6)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五、材料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分)
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7.3
物价上涨率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根据资料,请回答:
(1)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答:(1)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能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2)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0-1 22:30 , Processed in 0.0729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