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0|回复: 4

专家解读奥运火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 11: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3日,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与北京奥科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创意方案征集活动研讨会”。邀请的两位奥运火炬专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让参与奥运火炬设计创意的机构和个人更加了解了火炬的设计理念和内在要求。
  首先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朱东华教授,他以丰富的资料和精彩的演示,把大家带入奥运火炬的发展历程之中。他的报告分为四大部分。一、历届奥运手持火炬外观;二、近届奥运火炬设计和技术要求;三、火炬设计和研制过程;四、火种盒及其他。
  在第一部分,朱教授简要介绍了历届奥运火炬的外观,让大家对火炬的历史变化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他指出,在任何时候,火炬、火炬手及其所处的不同环境都是火炬传递过程中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手持火炬设计不仅要力图体现“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同样也要将火炬的设计与人及环境融为一体。



北京理工大学朱东华教授
    然后,朱教授就近届火炬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近届奥运火炬在外观设计上有逐步融合奥运会东道国风土人情和奥运会主题的趋势,比如说2000年悉尼奥运火炬,融合了悉尼歌剧院、太平洋碧蓝的海水和澳洲土著使用回力镖的巧妙孤线三大要素,巧妙地展现了东道国的风土和人情。北京奥运火炬也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风俗民情。
  在材质的选择上,近届奥运火炬体现了轻型化、节能化、环保化、在各种环境下状态都能保持稳定的特点。悉尼2000年奥运火炬仅有1千克,雅典2004年奥运火炬更是只有750克。这样的重量使得火炬不仅能在运动员中传递,也能在老人、儿童等人群中传递,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在燃料的选择方面,朱教授提出了几点需要考虑的因素:安全;环保(燃料本身和释放的气体无毒,排烟量控制最低 );火焰可视度(裸眼和摄像机均可见);便于存储(液态存储,使火炬重量轻);能够在各种需要的环境下稳定燃烧,能够保证燃烧时间,包括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传递方式,前者如暴风骤雨、大雪或酷热的天气,高寒山脉、高原、海底水下等,后者如马背、骆驼背、半空中、水面或水底、跑步、坐独木舟、乘热气球等。
  最后朱教授还谈到了火炬设计和研制过程,火种盒等其它方面的问题。
  朱教授的精彩报告之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燃烧专家叶中元研究员作了有关火炬燃烧系统的报告。他利用图表等方式,为与会者详细讲解了火炬的燃烧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为参与火炬设计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燃烧专家叶中元研究员

  研讨会之后,笔者对几家设计机构的代表进行了现场调查。他们纷纷表示专家的解读让他们受益良多。他们还提出了自己对奥运火炬设计的一些理解。如上海木马工业设计公司的代表认为火炬设计在造型设计上要突出创意性。广州美术学院的代表则认为可以把内部燃烧系统和外观结构分开设计,这样便于设计师将精力更加专注于火炬的本体设计。

奇怪了,没有看到赵老师?
发表于 2006-1-1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专家……

上次奥运吉祥物也就是一帮专家弄出来的,而且在他们的“解读”下,麻雀变凤凰一样的拥有了N多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1-1 1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广泛征集
发表于 2006-1-1 1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
发表于 2006-1-2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NND,被火炬搞的刚宿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5-22 00:18 , Processed in 0.08369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