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回复: 0

圆舞曲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1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圆舞曲(音译为\"华尔兹\")是起源于流传在行、德奥地区一种农民舞蹈连德勒舞曲,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滑行、旋转,动作轻松优美,情绪活跃欢快。。连德勒大都为3/4拍子或3/8拍子,速度较慢。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逐渐变快,并开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现在它已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交谊舞。自19世纪起圆舞曲风行欧洲各国,继而流行全世界。从表现意义上看,圆舞曲可分交谊舞会上演奏的和音乐会上演奏的两种。19世纪许多作曲家都写有著名的圆舞曲作品。例如肖邦的《华丽大圆舞曲》和其它几首圆舞曲作品;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等。这些作品都是现代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从韦伯的《邀舞》开始,出现了只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征,但已经不能伴舞的作品。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其特点是:速度为小快板,旋律幽雅流畅,节奏明快活泼,伴奏部分第小节常奏一个和弦,并突出第一拍的重音。曲势结构一般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有些作曲家把几首圆舞曲连在一起,再加上引子和尾声,构成一种套曲形式的大型圆舞曲。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就是由五首小圆舞曲加引子、尾声所构成的大型圆舞曲。除了器乐作品的圆舞曲外,舞剧,歌剧和歌曲中也常见圆舞曲体裁。

  圆舞曲的旋律幽雅流畅,含有旋转的律动。伴奏部通常每一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第三拍是弱拍,在较高的音区奏和弦的其他音。 圆舞曲的结构通常包含两个或三个段落,构成二段式或 三段式。包含两个段落的圆舞曲,第一段是圆舞曲的基本主题,第二段段是第一段的继续发展和收束。包含三个段落的圆舞曲第一段也是圆舞曲的基本主题,第二段可以是第—段的继续发展,也可以出现和第一段形成对比的另一个主题,第三 段则是第一段的反复。这种形式的圆舞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套曲,就是把三、四首二段式或三段式的圆舞曲连缀在一起,加上引子和尾声,成为一首大型的圆舞曲。奥地利作曲家约 翰·斯特劳斯,以写圆舞曲著称,有“圆舞曲之王”的称誉,他的作品大多是这种套曲形式的大型圆舞曲。旋律优雅绚丽,妩 媚动人。节奏灵活多变,并具有浓厚的奥地利民间音乐色彩和鲜明生动的生活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5-22 02:59 , Processed in 1.2827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